【关于乞巧公仔】番禺的乞巧公仔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乞巧” 源于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在古时候每逢七月七日,少女们都用七彩针线制作刺绣工艺于七夕节当日在祠堂展出,未婚男子也借此机会物色心灵手巧的姑娘做伴侣。乞巧公仔制作工艺主要以欣赏人物的服饰工艺为主,每个人物的高度一般只有25公分,因而人物服饰的制作就要求非常精巧细致。乞巧工艺传承地区包括化龙潭山和石碁凌边,据《化龙风物志》记载,早在解放前化龙镇已举办过多次的乞巧工艺展,当时哄动四乡,热闹非常。从2001年开始,在镇政府和港澳同胞、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重新恢复了“乞巧”工艺这项传统民间艺术,近年“潭山乞巧”更荣获“广东省首届乞巧赛艺会金奖”。
【号外】番禺潭山勇夺省首届民间乞巧赛艺会金奖:8月18日适逢我国“七夕”传统佳节,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广东省首届民间乞巧赛艺会” 开幕式,在东莞市望牛墩镇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十几个地区的20多台“七夕贡案”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以假乱真的五谷贡品及主题门楼、花果、衣饰、人物等争奇斗艳,引得万人空巷。本届赛艺会,首次全面展示了广东各地拜七姐、陈贡案、摆巧物等传统习俗,尽显岭南民间乞巧艺术之美。经过专家评委们的严格评比,化龙镇潭山创作的《七姐下凡》在参加角逐的众多精品中脱颖而出,勇夺金奖。
为了参加这次民间艺术精品盛会,番禺区委宣传部、区文联联合化龙镇宣传文化部门精心组织,深入指导,使参赛作品扎根传统,有所突破。除了重现茶酒斋饭、龙狮贺节、五谷丰登、鹊桥相会等经典场景的传统七姐贡案外,化龙潭山村还特意为纪念建军85周年推出了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强渡大渡河》,以民间乞巧工艺重现了长征途中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历史画面,作品中塑造了共38个红军战士及革命群众的人物形象,十分逼真。其题材与时俱进,创意迭出,精妙绝伦,让人眼前一亮,成为本次比赛的新亮点。
阮绮雯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wrqw1203
阮绮雯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4624466.html
阮绮雯微博:http://weibo.com/wrqw/
阮绮雯博客:http://bolg.sina.com.cn/u/176225846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