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瓷都--夹江美食

家乡区县: 四川省夹江县

       说起夹江的美食那是杠杠的,现在有我带大家一起饱饱眼福吧。

       首先来一道夹江甜皮鸭,这是我小时候的最爱。夹江甜皮鸭是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的特色美食。夹江甜皮鸭又称“卤鸭子”,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艺。由民间发掘、改进,其卤水别具特色,具有色泽棕红、皮酥略甜、肉质细嫩、香气宜人的特点。夹江甜皮鸭是上世纪90年代卤鸭子的基础上改进的,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艺,选用上等原料并配以20多种中草药,运用卤、炸、烤等传统工艺精心烹制而成。选用4到6个月的仔土鸭,宰杀洗净后放到卤水里卤制。此时火不能大,连卤带闷制熟后,再用钢针在鸭身上戳数下,以去掉鸭身上的部分脂肪,随后逐只刷一层麦芽糖,挂起来晾至表面水分干。然后将晾挂好的卤鸭下油锅,炸至色泽红润、外皮酥脆时,捞起再刷一层麦芽糖,就算是制作完成了。制作中两次刷糖,第一次为了在油炸时自然上色,第二次是为在卤香味中添一股甜味。这样制作的甜皮鸭具有色泽红亮、皮脆肉嫩、骨头香酥、回味悠长的特点。而众多的夹江甜皮鸭中,又以县城东门“木城李鸭子”最为地道。

      接着是对于我这个爱吃鱼的人必不可少的马村鱼头,故事记录在成都一家餐馆的进门处。从顺治、慈禧一直讲到张大千,均与这道鱼头有关。到20世纪初发展到高潮:为庆慈禧万寿,四川一七品官锡良特意带厨进京,为老佛爷奉上这道源于夹江县马村乡的藿香鱼头。慈禧果然在满桌的菜肴间发现了这道“顺治帝也只是耳闻而未能尝过的菜”。不久,锡良升为四川总督。慈禧能一眼相中藿香鱼头。还记得第一次去马村专为了吃鱼头,鱼头端上桌时,我却不禁站起身来,一看究竟。不锈钢盆里绿莹莹一片。细一辨别,切成碎末的葱花藿香和椿芽儿覆盖下,鱼头若隐若现。再一看,汤居然也带了绿色。猪油的醇厚与芽菜的香味混在一起,让人忍不住举箸。

      这两年吃鱼头是阵风,清汤做法却只在马村见到。当时问老板兼大厨为何会想到另辟蹊径,他也只说是为了满足客人们日渐清淡的口味,所以放弃了近20年前开始做的麻辣鱼,几经琢磨后专卖这道藿香鱼头。

      然后是桌上开胃小菜豆腐乳, 夹江豆腐乳是四川省的名土特产口之一,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芳香浓郁、咸淡适中、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细腻化渣的特色。如果在粉蒸或红烧猪、牛、羊肉的时候,适量加入一些豆腐乳汁,那更是别具一番风味,是佐食的佳品。四川特产—夹江豆腐乳,产地是四川夹江县,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选上等黄豆,磨细、过滤、包点成块,晾干发酵后,加入多种名贵中药材和特制的香料,拌和入坛,灌满优质曲酒浸泡,密封发酵。豆腐乳质地绵软。细腻化渣,含有多种氨基酸、酯类,是开胃助食、馈赠亲友佳品。

      最后来几道小吃,夹江豆腐脑大致可以分为鸡丝豆腐脑和粉蒸牛肉豆腐脑两种。特别是鸡丝豆腐脑,可称是夹江最著名的小吃,味道鲜美,四季皆宜,是夹江人最喜爱食物,也是平时消遣的好东西。

       夹江豆腐脑和乐山、峨眉两地的豆腐脑相比,在做法、味道上可谓各有千秋。通常说来,乐山的豆腐脑喜爱加粉丝和香浓的牛肉汤,峨眉的一般要加酥肉。而夹江的豆腐脑则是放入配有味精、酱油、红油辣椒、花椒末、葱花、芹菜叶、油酥黄豆和花生仁、馓子等十多种配料,最后再加一大撮银线般的鸡脯肉丝,就大功告成了。

      当然,食客们也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在鸡丝豆腐脑里再加上一两笼粉蒸牛肉。吃的时候一边吹,一边吞下香香滑滑的豆花,鼻尖上立即冒出细密的汗珠,香辣的味道从身体的各个部位透出来,真是一个“爽”字了得。据说遇上赶场天的时候,夹江城区青果街、文化馆一带的豆腐脑店生意特别好,有的食客即使没有坐到位置,也甘愿不顾形象地站到大街上痛快地吃上几大碗。

      在夹江的许多小吃店里,肥肠粉是绝对的主打美食之一。粉都是手工做的。这里的肥肠粉通常选用的锅汤是用肥肠、猪骨头等以及多种佐料熬制而成,一碗热气腾腾的肥肠粉端上桌,红油飘香,葱花、榨菜星星点点,炒黄豆焦黄浑圆;粉条糯软,满口留香。趁热夹起一块肥肠送入口中,只觉卤香细腻,滑爽耐嚼。

       总之夹江还有太多太多美味的东西了,来了夹江觉得是一场美食的盛宴,绝不会失望!

          

宋甜甜(2014-10-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