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诗人李汉超

家乡区县: 孝感市应城市

湖北日报讯 李汉超,笔名寒草,省作协会员,孝感市作协副主席。发表诗文1000余篇(首),曾获全国首届“海东诗歌奖”、《辽河》“青年文学奖”和首届“孝感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励。出版诗集《恋语无悔》《岁月无尘》《守望家园》和诗评集《诗海逐浪》等8部。

我做过这样一个梦:诗神赶着马车来到他的村庄。他戴着草帽,拿着镰刀,站在高坡上,迎接诗神的到来。这是他一个人的村庄,精神的村庄。

他就是诗人李汉超。他的家乡应城东马坊,是宋代远近闻名的驿站。这儿的古皮洼,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李汉超住在古皮洼附近的一个村庄里。从小喜爱野草的他取笔名寒草。草是质朴的,谦逊的,坚韧的,它不怕火焰和冰霜,即使在荒漠,在石缝,它的根依然一个劲地往下扎。它活在精神的阳光里,舒展的叶片摇曳着晶莹的诗情和画意。

李汉超有着一米七五的个头,宽额头,大眼睛,微黑的脸棱角分明,挺拔的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浑身透露出一股既老成持重又纯真热情、既洒脱豪爽又儒雅倜傥的气质。他是农民的儿子,牛铃和民谣营养过他的童年,油菜花和紫云英芬芳过他的梦想。读书时,他的作文总是范文,常被老师念给同学们听。18岁那年,已执教鞭的他,被诗神深情的呼唤折磨得夜不能寐,他开始就着星光和蛙鸣写诗,并把“美丽的心情”陆续变成了很多很多的铅字。

1984年,他在《辽河》发表处女作。30多年来,李汉超干过教师、主任和校长,做过教育管理干部。鲁迅先生是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写作的,而李汉超则是利用别人打双勾、搓麻将、吃烧烤、看电视的时间见缝插针写诗的。他创作的1000多首诗,就是他多年来从自己的生命之树上摘下的一千余枚真实而甜美的果子。这些果子甜中有酸,酸里带涩,涩里透甜;这些沉甸甸的果子,就是他灵魂的太阳。多少次,当夜深人静,虫鸣唧唧,或皓月当空,他往往遨游在诗歌的天堂里,他窗口的灯光总是亢奋地亮着,久久不肯睡去。

在我与他的交往中,李汉超给我的印象是:对诗有一种成熟而平静的心态,他爱诗爱得沉着不张扬,冷静不疯狂,深厚不迷茫。他在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处于分途而趋、对峙而立的状态下,一扫浮躁之气,保持亲近生活和远离功利的纯净之心,心性如火地关注时代,心性如水地从事写作。他说:“有天空就会有诗,有人类就会有诗人。”

李汉超的诗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喝传统的母乳长大,又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有益营养。他的诗厚实而不粘滞,空灵而不飘渺;既有具象的内容,又有抽象的蕴含;既有古老传统的神韵,又有现代艺术的精神,他走的是一条继承创新之路。他的诗在形式上具有短小精悍、凝炼深邃的特点,纸短情长,文约意广,颇具清新自然、含蓄灵巧的美。

2011年以来,李汉超爱上了诗歌评论的写作。他精选了新时期以来60位知名诗人的60首精美诗作进行赏析,结集为《诗海逐浪》,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诗人和读者的好评。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川鄂评价说;“《诗海逐浪》是一部高水准的诗歌鉴赏之作。解析诗意精准深透,赏玩诗作技巧细腻精致,评价诗作特色精细到位,总结诗作意义言简意赅,语义表达亦充满诗意……”近年我已很少读诗,诗评更是懒得一看,但他的《诗海逐浪》我是全部看完了的,选的诗虽短,篇幅也不多,但他选的有味道,评的扎实、细腻。我觉得他还应该继续这样一项工作,很有意义。其对诗歌爱好者、写作者、专业诗人,均有很大启迪。

李汉超在质朴的乡土和生活里不停地歌唱,在沉稳的劳动和探索中不断地创造着诗美,我衷心地祝福他。

小小思绪(2014-10-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