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麦子收获后不久,就进入了处处蝉鸣的暑季。蝉儿在树梢连续发出高分贝的鸣叫,困扰着人们昏昏欲睡的神经,但它们的到来并不是人人都讨厌它,吃货们则希望它们出现的越多越好,晚上吃货们拿着手电在林间游荡,只为那一道奇特的美味,纯绿色食品:解拉猴
金蝉俗称解拉猴,它们在地下经过三五年的孕育,在地下吸食树的根液,它们在地下依然对时间有着精确的判断,在同一时期不约而至。此时它们披着金黄色的外壳,因而得名。钻出地面不久就来了个巨大变化。身体慢慢膨大,撑破外壳,抽身而出。人们以此现象造了个成语:金蝉脱壳。形容某些事情变化不定,真是再形象不过。它们萎缩的羽翼慢慢伸展开来,羽翼薄而透明。这时的它们又换了个名称,叫知了。雄性的腹部有两片声瓣,用来鸣叫吸引雌性,后将卵产在树枝上,自然孵化出幼虫落到地面,钻进地下度过它一生绝大多数的时光,周而复始,一代代存活于自然之中。在地球的另端还有它们的近亲:十七年蝉,顾名思义,它们经过十七年才能形成一个周期,确实够漫长的。在家乡发现它们有三个品种,有一种比知了略小些的叫暑了,再小些的叫解拉龟,形态大小各异,叫声也有明显的区别。人们在晚上将它们中的一小部分擒获,洗净,用盐腌制,下油锅煎炸,制成一道特色菜,香焦可口,营养丰富。壳还可入药。咱们国人真是十足的吃货,什么都能吃,什么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统统密西密西的有。
小时候,三叔常带我们几个去摸解拉猴,田间地头植有很多杨树,哪儿是蝉的乐园,也是我们的乐园,每晚都有不小的收获,有次突发奇想,用解拉猴做馅,包饺子,真怀念儿时的时光,现在为了生活漂泊,每到蝉鸣时节特怀念过去的时光,思念家乡。现在餐馆里也有这道菜,时而能够品尝。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将它们放冰箱冷藏,随时可以解馋。我发现家乡人对吃解拉猴尤其偏爱,在他乡有的人就不敢吃。之前在北京行道树下也曾抓过几只,隔壁的安徽一老兄见我吃很是惊讶,百般哄劝,他最终没敢品尝,呵呵,真是个谨慎的人。
时下唐山的天气酷热难耐,知了在窗外不知疲倦的尖声鸣叫,惹的我心烦意乱,想想小时候快乐的时光心底也就释然了。家乡的吃货们晚上有的忙了,真想回去过上几天逍遥自在的时光,但也只是仅能想想而已,特发发牢骚提笔以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