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镇平

家乡区县: 镇平县

 镇平在六七十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先民们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它在西周以前属吕国,春秋初期为楚所灭,战国时期秦攻楚,设南阳郡,自此县域一直隶属之。西汉初置涅阳,安众二县,并为候国。隋改涅阳为课阳,唐初废课阳放穰县。镇平的历史与项羽有关,项羽垓下之围兵败,自刎乌江,其尸首被刘邦手下的王翳,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五人各得项羽身体的一部分。因此刘邦把项羽的封地分为五份,封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吕马童为中水侯,吕胜为涅阳侯,杨武为吴防侯。涅阳侯的封地即今天的镇平一带。
  金朝时镇平一带爆发农民起义,朝廷派兵镇压,平定之后,将帅向朝廷报告,起义已经被镇压平定,朝廷就把这个地方改名镇平。金正大三年(1226年)镇平建县,首任县令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镇平县名沿用至今。民国时期,镇平有一个河南省唯一的镇级市——新民市,即今天石佛寺。石佛寺由于玉雕产业兴盛,又是历史上闻名的丝绸之乡,客商云集,是当时镇平的经济中心,银行,邮电局等机构都在此。20世纪初,上海商人在石佛寺城墙外购买土地160亩,建成丝织厂房一座,因房屋高达7米,红砖砌墙,被群众俗称为“红洋楼”。之后因为兵荒马乱,经济萧条,上海商人将财产全部捐给当地1930年,镇平县立中学在这里成立,首任校长王仿文。不久,以当时县长阚保贞(字谨诚)名字命名为“谨诚中学”,校长郭庆云。

一叶扁舟去远航(2014-10-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