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中游,南邻都匀,北接遵义,西毗贵阳,东连凯里。
千年沉淀,终得瓮安,唐代置瓮水长官司,元代置草塘长官司,明代置瓮水、草塘安抚司,明万历29年即公元1601年,由瓮水长官司、草塘安抚司置县,分别取瓮水长官司的“瓮”和草塘安抚司的“安”作县名——瓮安县。
作为革命老区县,瓮安浸润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记忆。红军长征期间曾三过瓮安,在瓮安猴场召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跨年度会议——“猴场会议”,被周恩来同志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瓮水长歌是由贵州著名导演黄湘执导的一部大型音乐舞蹈诗,共分为四部分,序为《大瓮乐舞瓮水长歌》,阐述了瓮安二字的历史文化渊源,上篇为《风》中篇为《雅》,下篇为《颂》。
龙狮文化的沿袭,可上溯到唐代。每逢丰年和新年都举办舞龙舞狮活动,以此庆祝丰收,祈求欢乐、幸福和希望。
“灯夹戏”是瓮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花灯和戏曲相互穿插的一种综合表演形式。
人杰地灵的瓮安还汇集了众多名流。宋代贵州第一个考取进士的瓮安人犹道明;明代宣德、正统年间举人宋昂、宋昱;清代贵州文化史上享有盛誉的诗人犹法贤;清代一朝三翰林的王梦旭、王梦尧、王士俊;清代农民起义军黄号军首领何德胜;红军作家陈靖等。清代著名戏剧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傅玉书。周恩来同志的秘书,雨花台革命烈士——冷少农。
瓮安自明清始不到五百年的历史上,便有19人进士及第,110人高中举子。现在也是贵州教育大县。
黔中独秀,西南争辉。瓮安县有磷、煤、铁、锌、钼、钒、汞、铀、硫铁矿、铝土矿、含钾岩石、石灰岩、高岭土、石膏、大理石等20余种。其中磷矿储量最为丰富。以其丰富的磷矿资源被誉为“亚洲磷仓”。瓮安以拥有中国最大的磷矿而闻名,磷矿总资源/储量位居亚洲第一。
在瓮安,存有5.8亿年前多细胞动物化石,比寒武纪早4000万年,比澄江动物群早5000万年,被国内外演化生物学家们誉为20世纪演化论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瓮安正被誉为“动物世界的伊甸园”。
瓮安饮食辣香异酸、古朴醇厚、野趣天然、风味独特、洋溢着浓浓的瓮安风情。小吃品种繁多,风格独特,享誉黔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豌豆凉粉、米豆腐、凉拌面、辣鸡粉、麻辣牛肉粉、毛肚粉、羊肉粉、大排粉、锅巴粉、黄粑、糍粑、油炸粑等。
这里有世界之最的单孔桁式组和拱桥——江界河大桥;这里是长征以来突破乌江天险第一次大胜仗的所在地。然而多年来,瓮安,如一朵静静悄悄绽放的花蕾,一朝闻香,从此认识瓮安,从此无法割舍,并由衷发出惊讶与慨叹。
江界河景区位于瓮安县境内的乌江两岸,属典型的高原峡谷风光;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强渡乌江天险的战斗遗址、天下同类第一悬臂大跨度桁式组合拱桥——江界河大桥。
猴场会议会址景区位于县境内的猴场镇周边地区,是以红军长征的重要史迹为主的人文景观;猴场会议会址、猴场会议陈列馆、毛泽东行居、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等。
穿洞河景区位于瓮安河中段,其下游汇入乌江,属于河谷风光带。内有中国十大水帘洞之一的穿洞河瀑布水帘洞、花龙口瀑布、十八学士峰、美女岩等。
朱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森林风景区,可观赏马头山、情人湖、杜鹃王、“六簇同根”,可漂流清溪。
下司石林景观,成型于4亿年前,是发育类型较齐全、保存较完整的极具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石林内多处有溶洞、溶沟、迷宫。石林由石峰、石牙、滕蔓组成。
仙桥山位于瓮安县城西南5公里的望洞村,雄峙于南北伸展的长岭之巅。山顶有一长方形穿洞,远望似一面中天明镜,又若仕女发髻上的一匹玉簪。因其是山峰顶上的透光穿洞,与一般低处的“天生桥”不同,故旧志称“石巩仙桥”。
千年历史铸就新的辉煌,于是瓮安的魅力,便绵绵地不可阻遏地迸发出来,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又好又快的发展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