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幽情

家乡区县: 浙江省云和县

养在深闺人未识,只缘生此山中。许多人看过九寨沟的神奇,我们不妨来看云和“经堂下”古道的幽情,也许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能发现有其略胜一筹之处。

来到云和湖渡蛟坑源的端点桃子坑村,一抹浓绿诱惑我们步入树荫。那巨大的苦楮、槐树,还有说不出名的阔叶乔木,浓荫之下向我们透露它的沧桑和久远,也许在尚无人居之时,这里就是它们的原始所在。走进树荫下的古道,这丝凉意就来自于脚下,那里有伴你缓缓而行的潺潺溪流,听着轻吟的水声,仿佛感觉到世间难得的纯净。都说女人是水,纯净的女人到了这里也就仿佛找到了她生命的源头,这里的水纯净得让你分不清是水和空气。难怪朱自清要说:“我若能裁你以为带,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若能挹你以为眼,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一路前行,如果你不怕荆棘丛生、怪石油滑,可寻几处瀑布浅潭。小瀑直下弥漫之处,宛如小花几朵,丝缕阳光之下姹紫嫣红。大小浅潭连绵不断,苍郁的树荫笼罩着峡谷,山麓铺展着如茵的杂草,潭水和着石缝间的水草,映衬了翠玉般的碧绿。

走在苍老的石板古道,不时踩过小桥流水的景致。长满青苔的石拱小桥、涓涓流水、还有忽而闪过的石斑小鱼,向我们述说佛门的善举。民国年间,车马稀少,水路难通,这里就是松阳通往云和、龙泉的古道,商路繁华。“经堂下”香火旺盛,缘化三县。化缘得钱无数,乃筑石板路造福一方,东至松阳石仓,南至云和渡蛟,长五十余里,均为当时的佛荫之路,至今除水库淹没和公路建设损毁外,尚存完好的石板古道。

兰蓬下村,就坐落于“经堂下”古刹的山脚下,它的名字本身记录了汀州人迁徙的历史。清嘉庆年间,王姓汀州人来此开基创业,种植靛青。靛青又称兰草,一种草本植物,其叶、茎发酵后呈深蓝,可用来染布,经久不退。该村因而得名兰蓬。

如欲抄近路,可从兰蓬下村后的山脊前行,那是条原始森林之中的小道。走进森林,如同淹没在浓绿的海洋,巨大浓密的树冠,如一层绿色的天幕,遮盖前行的道路。苍老的树枝寄生了老蕨,树下交织着藤棘、杂草。不时可见长满苔藓的老树卧倒在林中,似乎在提醒我们,这片森林的原始。若逢阴雨霏霏,冷湿之中,弥漫着一种鲜花、野果、新枝嫩叶、朽木落叶的混杂的气息,它们似乎早已忘怀尘世烦嚣。从缝隙间眺望山谷,连绵的雾霭,若沉若浮,时浓时淡,使整个森林显得苍古幽深、神秘莫测。

有“驴友”在网上留言:至高处,放眼远眺,群山尽收眼底,在巍巍群山之巅,令人心旷神怡。如此美妙,只有身临其境者,方能领略。在我所驴行过的线路中,唯龙泉的天平山能与云和经堂古道相媲,云和境内,经堂古道,当是最美的驴行线路。喜欢户外活动的朋友,值得去体会一下经堂古道的“美”。

男神wm(2014-10-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