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境内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66.69万亩。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经济性植物300多种,其中杨、柳、榆、槐、柏、桑、枣等各类林木80余种,小麦、谷子、高粱、玉蜀黍、马铃薯、棉花、花生、向日葵、烟草等农作物80中之多,茵陈蒿、柴胡、远志等野生药材植物100余种。有高等动物资源80种以上,其中饲养动物有牛、驴、骡、马、猪、羊、狗、兔和鸡鸭等24种,野生动物有花鼠、岩鸽、鹌鹑、鲤鱼、甲鱼和蛇类等5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鸢、燕隼等 7种。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但已探明了一定储量的赤铁、黄铁、锰、煤、油、天然气、盐等10余种矿产,有待进一步开采。清涧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突出比较优势,强化特色理念,确立“红枣产业强县,粉条加工名县、石材加工大县”的发展战略,实施示范带动,项目拉动,走出了以红枣为引领,粉条、石材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特色化产业发展新路子。改革开放以来,清涧人民立足本地资源,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城建、交通、电力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迅速发展,为清涧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去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目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55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9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66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6亿元和4.37亿元。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在处于快速上升发展阶段。
目前,已建成优质红枣基地40万亩,年产量4000万公斤。建成巨鹰枣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创出了"巨鹰牌"滩枣等名牌产品,远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地区。
新一届县委、政府把红枣作为全县的龙头产业来开发,提出了“上规模、调结构、深加工、大流通”的产业化开发思路,预计到2005年,建成60万亩优质红枣基地,组建红枣产加销一体化的集团公司,使清涧红枣红遍天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