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民勤四中(二)

家乡区县: 武威市民勤县

  民勤四中是1979年复办的一所县属完全中学,1998年经县教育局布局调整改为独立高中。学校座落于县城西南,占地65亩,校舍建筑面积为2368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3100人。有教职工145人,专职教师122人,其中本科学历78人,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中学一级教师65人。 学校以“团结、求实、进取、创新”为校风,确立“以人为本、创建特色、科研兴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布局调整以来,初步形成了独立高中的办学特色。

   ——以“管理规范、科学高效”形成管理特色。学校不断深化管理机制的改革,建立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中层竞争上岗制、目标管理制等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已建各类制度56种,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以法治校,落实“三全”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形成了“点、线、面结合,责、权、利分明”的层次化网络化目标管理体系。1999—2002年三次被县委、政府授予全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1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以“德育为首、开拓创新”形成德育特色。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五爱”教育为核心、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主线、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德育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曾被国家教委树为“德育先进校”,2000年又被省教育厅授予“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以“教研结合、双向提高”形成教学教研特色。学校一贯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人人合格、个个成才、以研促教、双向提高的原则。提出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改办独立高中后,高考升学人数连年成倍增长,99年高考录取人数达153人,2000年高考录取人数突破300大关。2001年高校录取人数达427人,2002年高考录取人数突破500大关,创历史最高记录。98至2002年连年获县委政府“高考工作先进单位”奖,学校曾两次被市县教育部门评为“教研先进集体”,教师人人有教研课题,个个有科研论文或成果,近年来老师们在地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在全国、省、地、县获奖论文6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学专业书籍25本,有五项教研成果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学校集体科研课题《“双主导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获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以“学科拔尖、普育特长”形成活动育人特色,学校十分重视活动课程的构建,重视学生特长的培养,小三门在全县乃至全市名列前茅。专业学生的升学人数和升学率逐年上升,2002年体育成绩尤其突出,全省前10名我校有2人,前100名我校有12人,有1个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本科达14人。近五年来,已为各高校输送音、体、美学生250人以上。学校特别重视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有3人次获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10人次获国家和省级理化竞赛二、三等奖,校文艺队演出曾获省级二等奖,捧回县文艺大赛金怀,学校连续五年被地区行署评为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以“改善条件、美化环境”形成服务育人特色。学校狠抓硬件建设,近年来,修建面积3288平方米,可容纳22个教学班的教学大楼一座,建筑面积达5600平方米的公寓楼两幢,每个房间配有衣柜等设施,彻底改善了学生住宿的条件,2002年修建面积为36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楼并已投入使用。学校投资近百万装备了一百多台多媒体微机教室两个,多媒体电教室一个,56座语音室一个,豪华型的理化、生实验室6个,准备室3个,仪器室3个,理、化、生实验设备达到省级一类标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开出率均为100%。学校完成了师生水厕的改造工程和校园环境硬化工程,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园面积的20%以上,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新的时期,学校以“调整目标,强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改善设备,提高质量”为总体思路,建设市级一流学校,争创省级示范高中!

搁浅、回 忆(2014-10-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