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名俗杂谈

家乡区县: 盐城市建湖县

                                                   摸秋

    立秋之夜,建湖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

     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元末,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他们饱受元军的兵燹之苦,对兵扰深恶痛绝。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少数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天明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压床

     压床,就是正日前一天催妆日晚上,新郎家会从众多亲友家的孩子中,挑选一位天真活泼、漂亮可爱的小男孩,陪新郎睡在温馨、舒适的新床上,寓意一对新人婚后早得贵子。
被选中压床的男孩是幸运和自豪的,不但父母脸上有光彩,而且孩子也能得到实惠。新床上撒满了枣子、果子、花生、奶糖、硬币等吉祥的物品。新郎官还准备了一只小红包,放在某一个地方,等着小男孩去摸,男孩会十分轻松、毫不费力地得到它。
    我小时候就曾多次压过床,且是一压成“名”。
    第一次压床是小娘舅结婚,当晚的酒宴散后,我变成了主角。母亲给我洗完,就在一群孩子的拥簇下,把我抱上床。看着满床花花绿绿的食品,我十分兴奋,小手胡抓乱摸,看得眼馋手痒的哥哥姐姐们憋不住也一拥而上,疯狂地争抢着,人人都发出阵阵尖叫,斗得大人们也都跟着起哄,开怀大笑。闹够了、累了,我就在宠爱中安然入睡。夜里,迷迷糊糊地感觉自己爬到墙角撒尿,惊醒后,发觉垫被已经湿漉漉的一大片了。我知道犯了大错,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心想,用身体把它焐干,到天亮就神不知鬼不觉了。于是,我专注地弥补着自己的过失,而在另一被窝的小娘舅毫无觉察,睡得正香呢。
    第二天早上,母亲给我穿衣服时才发现这个秘密,奇怪的是,大人们谁也没有责备我,都说是喜事而笑逐颜开。外婆还教训小娘舅,说:你快成家的人了,也不知好歹,就不能把宝宝抱进自己的被窝,要是受凉了,我饶不了你。
年底,小舅妈生了个龙凤双胞胎,亲戚、邻居们都笑说这是我童子尿的功劳。
又是一年过春节,我压床的任务就多了起来,甚至还有提前预约的呢!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尿过床,被我压过床的人家当然有生男也有生女的,不过,谁也没有当回事。
其实,民间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惯,那里面包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寄托着对生活的希望。

                                                 生日

     儿童生日 境内历来重视子女出生。80年代以后,独生子女增多,子女出生更成为家庭头等大事,亲友均来祝贺。孩子出生一个月,会设满月酒答谢亲友。周岁生日又叫头生日,亲友都会送礼庆贺,主家设家宴款待。10岁生日由外婆家做。

    成人礼 成人礼渐被重视。境内青年人20岁生日,父母会为其举办生日宴,视为成人礼。2000年以来,青年人年满18周岁时,学校会举行集体成人礼仪活动,家庭也会设宴庆贺,通常父母长辈讲些激励学习上进的祝语,孩子自己则表示努力向上的决心。

    成人生日 岳父母在女婿婚后第一次过生日或女婿满30岁生日时,带着礼品到女婿家去做生日。女婿以长寿面和果品、糕饼等回敬岳父母。女儿出嫁后在婆家第一次过生日,娘家带上面、馒头、糕、粽、鱼肉等贺礼,谓之交生日。特定年龄又有特定称呼,如“贺60”、“祝古稀”、“庆80”等等。寿礼一般在50岁以上才开始举行,60岁以前叫过生日、做生日,60岁及以后则称为做寿。逢十为做整生日。做生日又常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寿辰的前夕亲友的寿礼都先行送到,晚上先由儿女设宴为寿星庆寿,并款待宾客,叫“暖寿”。寿辰正日,宾客云集,向寿星道贺。寿宴席终辞宴时,主人家则将祝寿的寿桃、寿面等少许回赠宾客,80岁以上常会加赠精致饭碗,称之为“寿碗”。

                                                  捣窗户

     捣窗户,曾经是建湖婚礼上的一项重要仪式。
青年结婚的前一天,先将洞房的窗户在外面用整张红纸糊上。结婚当天,一系列的仪式按序进行,当新娘步入洞房后接着就是捣窗户。捣窗户由一个会说祝福词的童男来进行,他手持三根红筷子把糊在窗户上的红纸捣破,边捣边说:“我是童男子,手拿红筷子,捣破窗户纸,看见新娘子,明年养儿子。”说完将筷子投进洞房,寓意新娘快生多生儿子,所有在场的人都齐声叫好。捣窗户的祝词不尽相同,只要是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话说得顺口就行。

      小时候,我曾经捣过几次窗户,因此也就注意别人捣窗户时说些什么。有一个在说了以上的基本词之后,接着说:“窗户捣四角,养儿子养一桌;窗户捣两边,养儿子养一千;窗户捣中间,养儿子养一万。”家乡方言生儿子叫养儿子,这是多子多福思想的反映,不过牛也吹得太大了。另有一则在说了基本的几句话后又加一句:“窗户一捣一个洞,养个儿子象叔公。”这是拿叔公寻开心的话,虽有点粗俗,却引来哄堂大笑。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产队一个叫顺子的青年结婚,爱人叫魏福巧,那时我已上了初中,很多人都推荐我来捣窗户,我也就即兴编了几句:“红纸窗户糊得好,顺子配上魏福巧;夫妻恩爱共白头,儿孙满堂同到老。”在场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齐声叫好。
如今顺子已届七旬,我也过了花甲,我们都有了孙子。捣窗户的习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就很少见到了,但这件事却成了我们多年的笑谈。

                                                 腊月扫尘

    腊月扫尘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年根岁末,村上的家家户户都要扫尘,把室内的所有灰尘一扫干净,以整洁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尘子”。不过也不一定是腊月二十四才扫尘,通常选晴朗的日子,着手开始。扫尘首先要做的就是收拾东西,屋子里大到桌子、椅子、家具、电器,小到坛坛罐罐、缸缸盆盆乃至墙上的中堂画张,一古脑儿全部搬到院里,只剩下空空如也的房屋。

    扫尘最为繁琐的是清洁屋内。早已换上旧外套的父亲戴上帽子和口罩,然后,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屋顶、墙面上的尘土。扫帚是不用扎的,父亲因陋就简,把扫地笤帚拿来,用麻绳在上面绑上一根长长的木棍,顷刻间变成家里扫尘的主要工具。我家屋顶很高,即使绑上木棍的笤帚也很难够上顶棚。登梯子扫尘又不方便,于是,在扫尘时,人就只好站在大板凳上。

    父亲很仔细,他用扫帚从房顶到墙壁彻底横扫一遍,就像鸟儿在古洞里扑腾了几下,呛得人喘不过气,睁不开眼,很快,屋内也开始向外喷起了灰尘。等到父亲从屋里出来时,已经是满身满脸罩着一层灰了。母亲也不会闲着,她拿着一只大大的铝盆,把白石灰用水泡上,再拿一根木棍儿搅拌成一盆白浆,最后还在里面加一点蓝色钢笔水,据说它会让墙显得更白。和白灰也并非易事,稀了会往下流,浓了又粘不上墙,母亲总是先少放点水,等白石灰泡开后再一点点加水,直到石灰糅合得合适为止。

    待屋内灰尘落定,父母开始准备滚刷和排笔。父亲把一大盆灰浆搬到屋里,再把滚刷浸在浆盆里,让它吸饱浆水,轻轻在墙上一滚,就会滚出一条宽宽的长长的白带子。这时,我们总是好奇的跑到门口张望,而母亲的斥责也会跟在身后:离那远点,看弄一身。用不了多久,小小的屋子就变得亮堂起来,而父亲也已是一身的白点儿了。接下来就要看排笔的本事了。那些滚刷刷不到的小地方要用排笔来完成了,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错落有致。

    屋内的白石灰是要等一会儿才干的,这个时候我们 一家人在外面拿鸡毛掸子把那些搬出来的家什清扫一遍,待屋内洁净再重新搬进去,用毛巾擦得光亮如新,再摆在原来的位置。环顾整个屋内,就如同一个经过梳洗打扮的人显出干净整洁的模样,一切旧的东西似乎已经都走出门去了,一切新的都将到来!

    腊月扫尘,这个在农村老家并不起眼的民俗,却能使节日的氛围渐浓起来,使劳作一年的辛苦轻松起来,使百姓平平常常的日子红火起来,使孩子们对过年的企盼亮丽起来……

                                                    

倪大野(2014-10-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