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化背景
来源
因烹调鸡块时加入甜米酒、猪油、酱油各一小杯,不放汤水,用炭火将鸡块炖熟,故名。三杯鸡是江西传统名菜,为北京奥运会指定菜品,起源于宁都。相传有一户农家,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因生活贫困,弟弟要外出谋生。临行前,姐姐将家中仅有的一只母鸡杀了,剁成块,连同内脏装在砂钵里,苦于无调料,只放些米酒、猪油和酱油与鸡同煮。不料烧沸时香气四溢,惊动了在官府做厨的熊某。他登门拜访品尝了一块鸡肉,其味甚美。熊某当即求教,并加以改进和完善,调料中增加了香葱、生姜等,用小砂锅加盖放在炭炉上慢火炖制。上桌后满座飘香,砂锅内鸡块色泽发红,鸡肉鲜美,汤汁香醇,且为原味,用于酒宴,深受赞誉。从此,三杯鸡名扬四方。
凡到台湾菜馆,总能点到三杯鸡,大家自然认为它是台湾菜。其实,它可是地地道道的江西菜
典故传说
三杯鸡是江西宁都的传统名菜,它的来历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江西吉水人)抗元被俘,广大人民群众十分悲痛。一天,一位七十多岁老婆婆手拄拐杖,提着竹篮,篮内装着一只鸡和一壶酒,来到关押文天祥的牢狱,祭奠文天祥。老婆婆意外的见到文天祥,悲喜交集,原来外传文天祥已被杀害,她是前来祭祀文丞相的。她见文丞相还活着,后悔没带只熟鸡,只好请求狱卒帮忙。那狱卒本是江西人,心中也很钦佩文天祥,老婆婆的言行使他深受感动。想到文天祥明天就要遇害,心里也很难过,便决定用老婆婆的鸡和酒,为文天祥做一次象样的菜肴以示敬仰之情。于是,他和老婆婆将鸡宰杀,收拾好,切成块,找来一个瓦钵,把鸡块放钵内,倒上米酒,加点盐,充做调料和汤汁,用几块砖头架起瓦钵,将鸡用小火煨制。过了一个时辰,他们揭盖一看,鸡肉酥烂,香味四溢,二人哭泣着将鸡端到文天祥面前。文丞相饮酒汤,食鸡肉,心怀亡国之恨,慷慨悲歌。第二天,文天祥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这一天是十二月初九。后来,那狱卒从大都回到老家江西,每逢十二月初九这一天,必用三杯酒煨鸡祭奠文天祥。因此菜味美,便在江西一带流传开来。逐渐成为名菜,许多大酒店小餐馆为了改善口味,又将三杯鸡稍作改动:即一杯甜酒、一杯酱油、一杯麻油。用这三杯佐料和鸡块一并倒入沙钵内,然后加入少许凉水,生火慢煨,直至肉烂为止。其色香味俱全,鲜美无比。
二、菜品特色
三杯鸡后来传到了台湾。台湾人对它进行了小改造,将油腻的猪油换成了清淡的食用油,而且加入了一种独特的香料——九层塔。
这种名字有些神秘的调料其实就是西餐中常用的罗勒,广泛生长在热带地区,有种特别浓烈的香味儿。在台湾,九层塔是广泛使用的香料,台湾乡下就有这么句俗语:九层塔,十里香。
据说台湾以前有一位女主人,因为家里穷,只能杀了家里的老母鸡招待客人。因为怕鸡不够香,她就采来院里长的九层塔当作料,九层塔果然让三杯鸡更加香浓好吃了。
其实,这九层塔不但是制作台式三杯鸡不可缺少的材料,还能用于烹调文蛤等海鲜,台湾家常菜里还有一道简单又美味的九层塔炒鸡蛋呢。
三、制作方法
制作食材
鸡腿600克、红辣椒1个、青辣椒1个、生姜1块、大蒜10瓣、香菜2棵;
调料:三杯鸡食用油500克(实耗30克)、香油1大匙、蚝油1大匙、料酒1大匙、豆瓣酱1大匙、冰糖适量
制作流程
1.鸡腿洗净剁成块,生姜、蒜切片,辣椒斜切成环状;
2.香菜洗净备用;
3.将鸡肉块放入烧热的油锅中,先用小火炸五分钟,再调成大火炸三分钟,炸至表面呈金黄色即可捞起沥干油;
4.锅内留底油,爆香姜片、蒜片、辣椒,加入炸好的鸡肉块拌炒,再将香油、蚝油、料酒、豆瓣酱、冰糖放入,用小火煮至汤汁呈浓稠状,最后加入香菜,迅速拌炒均匀即可。
制作贴士
鸡腿要切成小块,否则不容易入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