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安县红色文化

家乡区县: 湖北省红安县

     

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我利用寒假时间来到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通过采访当地政府官员、参观当地的红色景点,来考察当地的红色文化,这是是在领会红色文化的要义后开展的一次实践。希望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并了解红安红色文化普及的现状以及红色文化在该地区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并为老区红色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这是一次将所学理论结合到具体实践中去的有益尝试。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的科学学习态度与心系祖国命运与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建设的精神风貌。

正文

一、红安概况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北枕大别山,南邻万里长江。全县总版土面积1796平方公里,人口65万,其中县城区人口15万。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红安,是块神奇的土地。这里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秦基伟、韩先楚、陈锡联等223位将军,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因此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将军县”。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关心红安的建设与发展,江泽民、乔石、刘华清、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临红安视察,给老区人民以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 红安物华天宝,既有秀美的山川,亦有丰富的资源,更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层峦叠嶂的大别山,风景怡人的香山湖,董必武、李先念纪念馆和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陶冶情操。然而受经济基础薄弱,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红安经济水平长期相对落后,人民生活相对贫困,开发难度大,对发展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那么,红安目前的开发状况是否令人满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相差多远?是否能抓住机遇,实现红安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红色旅游的开发中出现了那些问题?今后红色文化将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都是我要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解决的问题。

二、红安发展红色文化的优势分析

       红安是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红四方面军也就诞生在红安七里坪的河滩上。为了理想和人民大众,当年有许多红安的志士参加了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它的土地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有很强的红色文化气息与生存土壤。这里的人们,热情淳朴,古道热肠,继承和发扬了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红安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被上级核准确认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8处,其中国家级37处、省级8处、市县级163处,文物胜迹遍布全县,名山秀水甲冠鄂东。因而红安不仅是红色旅游圣地,也是生态、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理想之所。

      所以说,在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形成红色文化产业链,对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同时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而红安在这方面有具有独天得厚的条件。

首先,红安有着很丰富的资源优势 。

     (1)宝贵的政治优势。红安是著名的“将军县”,先后被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等。红安这块英雄的土地,倍受党中央领导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李先念、乔石、李鹏、李瑞环、刘华清、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等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红安视察、慰问。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省市县三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为红安打造红色文化名牌奠定了强大的政治优势。

     (2)丰富的绿色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红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文化资源强县,绿色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自然景观有风景秀丽的天台山、九焰山、香山湖等,人文景观有明代思想家李挚、理学家耿定向、当代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著名翻译家叶君健及史坛巨子冯天瑜等名人故里。

      其次,红安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获批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以武汉为核心的城市群将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在政策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 予以倾斜,共同促进城市圈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安作为黄冈市下辖县和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老区,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红安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双休日”、“公共假日”、“带薪假日”的推行,为国内长途旅游提供了条件。因此,旅游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10年国民出游率将达到70%,2020年达到85%

      2010年,旅游产出预计可占国民生产总值8%,2020年占到10%,产值约4000亿美元。红安毗邻武汉,交通便利,是京九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的连接线,素有武汉“后花园”之称,应该是大量都市游客、机关团体进行红色文化学习和传统教育的首选之地,这必将为红安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所以说,发展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红安已迎来了最佳的历史发展契机和丰富的资源,政治支持。革命老区必将在新时代泛发着新的风采,为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红安红色文化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文化宣传方面 当地政府在对红安红色文化的宣传方面做的还很不够。不仅外地人对红安这块革命胜地所知甚少,就连本地人也对自己的红色文化不太了解。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地老人有16.7%不了解红安红色文化,当地青年中不了解的有20.1%,而当地少年则达到了24.3%;外地人中甚至有超过50%的人没有听说过红安这个“将军县”。这些数据表明,红安当地政府对红色文化的宣传还存在很大问题,红安红色文化的品牌还没有在全国打响,由此将直接造成红安红色旅游业市场的丢失。

(二),红色旅游方面

      1.红安在湖北省的旅游总规划棋盘中位置偏低,省里没有对红安的旅游资源给予重点支持,省里有限的资金很分散,对红安的支持很小。造成景点档次不高,功能不全。并且在较长时期中,红安县的旅游一直处于接待旅游处境中。

      2.各大景区基础设施落后:红安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红安红色文化产业(主要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瓶颈。红安的基础设施落后主要放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红安的宾馆、文化娱乐设施档次低,  数量少,而且服务质量和水平也非常滞后,对天河漂流的火爆让很多外省旅游者在红安找不到住的地方,因此不得不跑到60公里外的河南新县住宿。第二个是红安的交通建设落后,红安没有铁路与高速公路,特别是景区快速路建设严重滞后。来红安旅游的游客都有一种游短旅长的无奈,游客的劳顿之苦严重影响着红安的客源增长。另外红安在旅游旺季无法开旅游专列,意味着很多外省的客源丧失,意味着很多的旅游资源无法开发。

      3.各个旅游景区的投入不足,目前红安的几个主要景点,不管是红色旅游景点与绿色旅游经典投入都不足,都属于小打小闹的起步阶段。特别是红色景点。红色景点基本上属于政府投资的景点,其纪念馆、纪念碑、广场、陵园的建设投入直接关系到景点的震撼程度,低投入的景点无法形成强烈的震撼力,目前红安最大红色旅游景点的投入红安烈士陵园(占地1平方公里)其投资还不如韶山一个文物纪念馆(占地40亩)投入的1/15,因此红安红色旅游景点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三),开发区建设方面

      1.在招商引资方面,没有充分将红安丰富的红色文化渗透进去。1993年以来,国家逐步对开发区实行″优升差降劣汰″的管理机制,全国各地开发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压力。红安毕竟是一个山区县,不将红安独有的红色文化融入经济活动中,其投资环境将无法与内陆大城市和东南沿海相比,因此,红安开发区在招商引资等方面面临激烈竞争。

     2 .土地资源供应紧张。1994年,红安县人民政府出台开发区征用、出让土地的一系列政策,对建设用地的征地费用实行了最高限价,开发区利用行政手段以低廉的价格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从而储存了一批存量土地。然而,随着国家针对开发区建设过热而实行宏观调控,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并冻结了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红安开发区因而面临用地困难的巨大压力。用地困难又带来了资金投入困难。

     3.管理体制职能难以发挥。开发区管理要解决好目标管理、归口管理和内部封闭式管理三个管理上的问题。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解除政府对开发区的无限责任;实行归口管理就是政府要把在开发区内所有的经济管理权限不折不扣的交由开发区行使;实行封闭式管理就是建立法人财产制度。但是,红安开发区与县政府之间在开发区体制创新

我思即我在(2014-10-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