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历史走过的痕迹之刘歆生

家乡区县: 武汉市东西湖区

      刘歆生(1858—1941),名祥,字人祥。汉阳柏泉(今武汉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幼年替人放鸭,后随父定居于汉阳龟山脚下,以牧牛挤牛奶谋生。信奉天主教,曾入教会学校学英语、法语。

       

      初进汉口太古渝洋行当练习生、写字兼上街,不久调往沙宜任要职,收入渐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商在汉组织立兴洋行,刘经教会介绍任买办。随后自设立兴行万顺号,互助其间,盈利倍增。1902年,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在汉口开设分行,刘又兼该分行买办并自设阜昌钱庄。自1900年起先后投资兴办刘万顺牛皮行、刘万顺转运行(后改为大成东方转运公司)、湖北商办铁路公司、歆记机器铁工厂、歆生填土公司、歆生榨油厂和豆饼厂、毛皮制造所、炭山塆煤矿和江西铜矿等企业。1902年,张之洞因资金匮乏,责成地方委请商家集资承租官办电话局,1904年组成电话公司,刘任董事,这是全国官督商办之始。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鄂兴办洋务,为筹款而出卖公共地产。汉口后湖方圆百里,刘低价购进大片荒湖土地。1905年,张公堤建成,荒泽变成良田,上自舵落口,下至丹水池,西起张公堤,南到铁路边的地区竟有四分之一属刘所有。

      1907年,汉口后城城垣拆除,改为后城马路。刘拥有马路两旁的湖墩、土垱,遂雇河南民工,架设轻轨运土填基,达到标高后即建成房屋铺面出租,取得利润后再向新的地皮投资。时闹市区日渐形成,他便以自己的名字取名为歆生路(今江汉路北段);与歆生路相垂直的三条马路也相继建成,定名为歆生一路、歆生二路、歆生三路(今江汉一路、江汉二路、江汉三路);又以他儿子的名字命名伟雄路(今南京路北段)。包括今胜利街至铁路两旁铺面以及生成里的全部建筑都由刘陆续投资建造,时有“汉口地皮大王”之称。刘在汉口建有私家花园,时称“刘园”,在今江汉路北及武汉剧院周围处。刘晚年经营失误,不得不变卖大部分地产还债,直到1941年病故后,留存地皮面积仍居武汉当时各地产业主之首。

      

      刘能聚财,也肯散财。见有水荒、兵祸、饥馑等灾害或兴建公益事业,无不捐助巨款。张之洞倡修张公堤,捐资60万元;湖南永州水灾、河南安阳旱灾、武汉戊戌(1898年)火灾及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水灾,皆随时备款与各绅商协同放赈。武昌首义期间,资助民军军费100多万元。

刘笃信天主教,不慕虚名,生活节俭。因堤公案、赈款案、教案等,清政府奖以道员衔、赏以花翎,进入中华民国,颁以嘉禾章,授以匾额,皆敬谢不受。虽有幽雅豪华的刘园,除宴集宾客,很少居住;奔走于洋行和权贵之门,安步当车;食以米饭面包为主,穿求轻暖朴素。陋居步行,布衣粗食,终身不变。

刘在故乡的声誉不是很高,与以下两件事或有关系。1905年,他请人在家乡烧制60万块青砖,其中每百块中就有一块印上“光绪乙巳刘歆生制”字样,而且备好大量木石建材,绘制蓝图,拟建豪宅,后中途而辍。中华民国初年,刘的同乡、夏口县名儒密昌墀为根治湖乡水患倡修平城垸,找刘商借为期20年的无息贷款。刘同意贷款,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大堤修成后必须命名“刘公堤”,且刻在里程碑上;允许他修一条环堤铁路,路基和铁路的盈利全归他所有。刘的条件无法满足,贷款未遂,结果大堤功亏一篑,毁于当年的大水。

 

    欢迎大家到南柯一梦的小窝和的家乡来逛逛。

NL_1(2014-10-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