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阜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 la) ,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
格拉条是一种面条,具体怎么写不知道,都叫格拉条,很硬的,吃起来,没有很好的牙齿,是嚼不动的。格拉条吃起来,很香、很辣,当你吃它不放辣椒的时候,它的味道就少了七分。
所有的格拉条店均不装饰,石灰墙水泥地,当街一口大锅,锅上架着千斤顶做的压面机,压面师傅把和得很硬的面团放进去,压着千斤顶,面条便会飘洒入锅,沸腾的开水里很快就煮熟,捞出,放进冷水里,洗去粘液。大碗两块,小碗一块五,老板,小碗两碗,一个鸡蛋茶。师傅便会抓起事先煮熟的黄豆芽和适量的面条,投入滚开的锅里一烫便入碗中,调入盐,撒上汆熟的芹菜或豆角粒,淋上芝麻酱,倒入酱油醋,泼上辣椒油,捏一撮榨菜末,好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格拉条就上了桌,吃着格拉条,喝着煮格拉条的汤冲得鸡蛋茶,真好,原汤化原食。师傅眼毒,只要你来一次,就知道你喜欢多放辣椒还是少放芝麻酱。吃格拉条的食客不拘身份,三轮车夫,贩夫走卒居多,也不乏西装革履,浓妆艳抹之流,到这里没有高低贵贱,都是甩开膀子,呼噜有声,连我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三轮车夫也敢对着老板说,老板,再加点汤。
切身感受,吃在阜阳最实惠。很难说清楚阜阳到底有几条美食一条街,在这些街上,除了店面设计考究、风味独特的各种美食店,还有供茶足饭饱之后享乐休闲的各式休闲娱乐场所。这些都是大场面,或许除了商务、会友以外,很多中产阶级的阜阳人是不会花这些冤枉钱的。因为在阜阳,好的地方多的是。你继续往前走,见了路口向左拐,那边都是小吃摊,馄饨水饺格拉条,米饭杂烩水煮面,先生请自便。
其他的无需多赘述,相信你在其他地方也吃过,咱单说说这格拉条。
千斤顶你见过,修车铺里多的是。但人家是把重物往上顶,而压制格拉条的,人家利用的是力的反推原理,让那千斤顶的底座往下压,把和好的面团压制成粗细均匀的条条状,然后直接切到锅里去,煮熟了捞出来,放到冷水里浸泡。
吃热的,放回锅里烫一烫,拌上葱花油盐芝麻酱;吃凉的,作料拌上就能吃。
格拉条,名字不雅,模样也不精。也曾有人尝试着想改变一下,让这个阜阳的特色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从而隆重推出,遂改名为“黄河过沙滩”,并费尽心机地变着花样做,搬进酒店,价格也成倍上涨,可是总不得人喜欢。一桌酒席散后,你看那唯一一盘没有动筷子的菜或许就是格拉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