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名人——詹功显

家乡区县: 福建省平潭县

一、身世
詹功显,字鹤峰,清福建福清县平潭汛侯均区五福境(今福建平潭县合掌街)人,其祖上由河间郡徙迁入福建;乾隆三十年(1765年)生,为温州总兵詹殿擢(1726~1789年)之次子。詹殿擢,字鼎园,年轻时曾发奋读书,但屡试不中,后投笔从戎;乾隆年间福建沿海常有海盗出没,其发奋效力,屡立战功。作为一位将军,詹殿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事公道,对长官尽责,爱兵如子,因制军有方,受到皇帝的表彰。詹功显生长在这样一位水师儒将家庭,“晓畅兵机,人咸推为将种”。詹功显有三个兄弟,亦皆行伍出身。
海坛岛为清代海疆的战略要地,如清代《平潭县志》所说:“闽在岐海之中,海定,闽无不定。闽之门户,又以平潭为要区,内而襟带浙粤,外而控制台澎。平潭定东南,半壁之海无不定矣”。清康熙十九年,清朝在平潭设海坛水师镇;尚武的环境曾造就出詹殿擢父子及其那个时代的水师人才,有康熙江南提督蔡炳、乾隆广东提督黄有才、乾隆温州总兵施恩、虎门水师提督施国鳞(施恩之子)、福建水师提督施德高(施恩之孙)、道光虎门水师提督陈应运、以及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金门总兵江继芸。

封疆大吏
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闽浙总督刘韵珂密奏:“功显老成练达,历任水师四十余年;嘉庆年间蔡逆滋事,出洋攻剿,叠获夥犯。其办理营务、训练兵丁亦皆认真从事,不尚虚浮;堪胜提督之任”;该月,道光帝即授詹功显任浙江水陆提督,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驻宁波,此时的宁波已开埠。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道光帝批准了浙江善后事宜24条。到任的浙江水陆提督詹功显与闽浙总督刘韵珂一道于沿海城镇择要修复,以备藏兵、抄袭。道光二十四年十月,提督詹功显同闽浙总督刘韵珂等奏:“浙东善后事宜,增修炮台,各工分别缓急筹办”。十二月,复偕刘韵珂等奏:“乍浦绿营兵房前经兵燹,亟应建复,以资戍守”。在他们的合力主持下,整顿营伍,加强水师建设;在海防力量方面做了努力,浙江的战略地位亦相应得到提高,甚至达到了南方沿海各省份中居先的程度。
巨额的战争赔款导致了繁多苛捐杂税,鸦片泛滥更加剧了银价上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奉化县的田赋每亩已加征至一两连耗计二千三百九十文。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奉化“知县王济与家珍等又议:亩增钱三十(文)”。农民不堪其累,有些中小地主亦觉愤懑。奉化乡民“张椿、张名章、朱庭芳、舒鸿闻等叠诉诸省,省下其事于府。知府李汝霖庇济,反鞭扑诸诉冤者。二月,县人谴张恭安走京师,诉其事于九门提督、宗室恩桂。直之解省、解府,研讯者凡十一次,迄无定议。县民愤甚。九月,县中方科试,乡民负锄赴城者以数万计;时,张明渊、佩绶俱入城应诚,闻变,启门出。济走,白上司,遂指名明渊、佩绶为魁。汝霖惧祸,陈牒告病”。提督詹功显“激参将百胜等驰援”;遂十月间,宁绍“巡道陈之骥与提标参将百胜带兵前来,乡村宴然,莫能得主名者。比人城、金声大作,乡民突出,击之,谓:军士皆同郡之人,不可杀,惟夺其器械,驱逐之;而执其将兵者数人。百胜穷戚,易衣装匿泉口古庙中”。“时,都司赵凤翔统后军,不敢进郡城,戒严叠石东南门,为守城计”。时任浙江巡抚梁玉常“先后奏”,闻谕,“带印赴宁波,会同提督詹功显迅速筹办”,并调处处州镇标等营兵,责成处州镇总兵梁胜灏统带,率部兼程至鄞。梁宝常“既奉严旨,分谴诸将,扼北渡、裘村诸险要,阳作进攻之势,而密使人招谕之”。同时,道光帝又谕:“总督刘韵珂派闽中水师赴浙洋,以截窜海之路”。在此大兵临压又无退路的情况下,“绅士会于城隍庙,均议投首”,匪势遂解。提督詹功显参与并完成了道光帝的剿抚并压制抗税民运的使命,道光帝对詹功显虽不甚满意,但也未做追究,只将宁绍台道陈之骥因“不能弹压,是属懦怯无能,著暂行革职”。此次抗税运动也迫使清政府做出了一些让步,将李汝霖、王济等贪官污吏革职,并把每两银耗完缴的钱额降至二千二百二十六。
提督詹功显注重弁兵的日常训练与监视其辖区海域,每年须亲往沿海各营校阅兵技。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月,詹功显“督兵赴定海、黄岩、温州三镇所属洋面巡缉,节次俘获海匪多名”。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五月,浙江提督詹功显“在东窑外洋巡辑,击沉匪船,并俘获洪邦等六名”。这些“海匪”,大部分是宁波、台州、温州沿海一带的居民,原多以渔盐为生,或作商船水手;战后则多因衣食无资,“流而为匪”。道光二十六年,詹功显“因病奏请”免去浙江提督,“开缺;允之”。水帅宿将詹功显在其任期内克尽职守,赢得了浙江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告归,父老攀辕,为建生祠”。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四(12月21日),詹功显携家眷经海道南归故里。

五、告老还乡
道光二十六年,詹功显告老还乡后,倾心于故乡的教育事业,“在籍,提军詹功显捐助最力,共得银三千两,遂再建第二进为文昌殿,北坿一厅为名臣祠,…詹功显并将仪门增高数尺,以壮观瞻”,“倡捐兴文书院、膏火以振文风”,并由其长孙“训导詹成斌岁贡”。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詹功显卒于家中,终年八十二岁(注:我国古时以虚岁计龄为八十三岁),葬于故乡平潭县壮上区北楼村西南。故乡人为其“祀乡贤祠”。

杨娟娟(2014-10-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