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四川省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绵水之滨,多竹,故名绵竹。是中国名酒—剑南春的产地,著名的中国年画之乡,历史文化名城。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辖19镇2乡,总人口51万。距成都83公里、绵阳74公里,交通发达,资源丰富。成什绵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德天铁路和三条地方铁路专线与宝成铁路连接。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绵竹是绵竹市的象征。绵竹不屈不挠,越是风霜雪剑,竹针越坚硬,越是挺拔向上。诗人杜甫特赞此竹,认为绵竹正是他人格和精神之象征,并以诗向当时绵竹县令韦续觅竹。诗云:“华轩霭霭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绵竹自1996年撤县设市以后,年年跻身四川十强县,近几年更是连续入围三甲。2007年四川城市评选中,绵竹独占十大快乐城市和十大管理模范城市,领尽风骚。绵竹九顶山所在的龙门山系被国土资源部首批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绵竹年画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木版年画)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次的特大地震,使我痛失了一位亲人,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失去了他们的亲人,家里的房子变成了危房,无家可归。更让人感到痛心的是,曾经我引以自豪和骄傲的家乡--绵竹市,这个位列四川经济十强县的三甲、成德绵经济带的经济强县、历史文化名城、重工业城市、历来素有“小成都”之称的绵竹市成了全国受灾最严重和损失最大的特重灾区。地震让绵竹遭受惨重人员伤亡,遇难人数居全国第二,伤患人员居全国最多,经济损失居全国之最;地震让90%的绵竹人无家可归,基本完好的房屋仅占8%左右,50万居民全部成为灾民;地震让绵竹城变成了一座废墟,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设施均遭到严重破坏,陷入瘫痪;地震让绵竹经济发展受到致命打击,机械支柱产业东方汽轮机厂准备搬迁,它的搬迁将使200余家产业链配套企业跟随搬迁,从而引起整个产业集群的转移,对遭受地震损害的绵竹经济将是雪上加霜的打击。
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交通非常顺畅的绵竹由于救援的相对滞后,导致很多不该去世的最后都离开了人世,也摧毁了位列“四川省十大经济强县”第三名的绵竹市的工业经济基础。然而,如此伤亡惨重的绵竹,其惨烈的灾情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媒体上看不到关于绵竹的报道或报道很少,我至今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绵竹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为什么绵竹得不到及时的救援?为什么绵竹会如此的被遗忘!到目前为止,整个绵竹50多万人全部住在帐篷里,城区只有街道通电了,大部分水电气仍然没有通。
绵竹的惨烈在于灾情不被外界所知,被人忽略,绵竹的惨烈在于迟迟没有到来的救援贻误了时机,绵竹的惨烈在于绵竹人员伤亡惨重的巨大和损失居全国之最,以至于四川地震重建联合调研组在深入调研后评定绵竹为特重灾区。但,不知是什么原因,绵竹受到的关注很少,很多人并不知晓绵竹特重灾区这个事实。媒体对绵竹的报道也是千奇百怪,我不知道这是部分媒体人的缺乏常识还是什么原因,以至于绵竹的事实被忽略了,有称德阳汉旺的,也有称绵阳金花的,绵竹被忽略,造成了外界对绵竹的遗忘。媒体长篇累牍甚至是重复播放报道的都江堰、汶川、北川等地,以至于很多外界的朋友们都不知道绵竹的灾情竟是如此的惨烈,如此的严重!
1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的到来给绵竹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温家宝总理本来是要到受灾最严重的东汽视察,却被带到了根本没受灾的德阳东电,到了之后才发现走错了地方,那里根本没有受灾,这才有人解释受灾的是位于绵竹市汉旺镇的东汽,温总理这才又马上赶往受灾极度严重的绵竹市汉旺镇,看到这里的灾情如此的惨烈,如此的严重,温总理当即指示要派最好的救援队伍来绵竹,随着14日救援人员的进入,绵竹人民才脱离了自救的困境。
绵竹的市委书记4次向遇难学生家长下跪,创了全国先例,上访群众一再质疑上级领导为什么谎报灾情,虚报遇难人数?为什么救援不及时?为什么媒体来采访的时候部队就救人,媒体一走机器就不动了?却被领导敷衍忽悠,这背后隐藏和说明了什么?
据初步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19日17:00,在这次地震中,绵竹遇难人员11117人,因灾受伤38000人,重伤5249人,失踪258人;其中,居民财产、企业和基础设施损失尤为严重。工业完全瘫痪,市区60%以上的建筑成为危楼,无法居住。农作物受损面积25万多亩,绝收面积8万亩以上,毁坏耕地10万亩以上,林业受损面积35万亩以上,因灾死亡大牲畜30.63万头;全市房屋受损117万间,其中倒塌79万多间,受损面积达3740余万平方米,受损学校226所,受损校舍1.35万间,因灾受损的县级医疗机构8个,乡镇卫生院26个,村卫生站263个,其他医疗机构14个,房屋损坏639间;全市各种桥梁受损527座,道路受损2568公里,通讯线路受损2841公里,损毁广播电视台站22个,设备5万件(套),水库受损23个,堰塘湖受损156个,堤坝受损34万米,提灌站受损2700多个,天然气室外管道损坏230公里,户内及楼栋调压装置全部破坏;厂矿企业受损面达100%,厂房倒塌5.5万多间,受损机械设备6万余台套,价值180多亿元。初步测算,全市居民、企业、政府直接经济损失总量超过1423亿元。
在绵竹的经济结构中,工业和重工业占据了重要地位。绵竹有三大支柱产业:以剑南春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磷矿资源为主的化工产业;以东汽为依托的机械加工业。以剑南春为代表的食品工业贡献了工业经济的30%,以东方汽轮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制造贡献了工业的40%,以龙蟒集团为代表的磷钛化工贡献了20%。工业重心汉旺镇几乎被夷为平地,占据绵竹GDP收入一半的东方汽轮机厂损失近100亿元,工厂将搬离绵竹,对绵竹的经济更是另一场“地震”, 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的清平磷矿和天池2个磷矿在这场地震中更遭受90%毁灭性打击,而它们的产量占四川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绵竹的一个汉旺镇的经济总量,比汶川、北川、青川几个县加起来都大得多。汉旺镇与震中汶川其实仅一山之隔,距离不到30公里,是一个以东方汽轮机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业重镇。仅从人口上看,汉旺镇的7万多人口就远大于地处山区的汶川、北川等县。另外,绵竹三个山区乡与外界联系的道路没有修通,这不仅是联系老百姓的,而且也是企业经济的生命线,但是现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修缮。通往磷矿的道路没修通,简易道路修通需要半年时间,磷矿恢复生产也需要两年时间。
绵竹市这个四川省的“明星县”,一个51万人口的县级市,拥有东汽、龙蟒这样世界级的企业和剑南春这样家喻户晓的品牌,其实力可见一斑。震前,绵竹人一年四季生活在节庆中,作为年画之乡,春节时有年画节、酒文化节,春天有梨花节,夏天是赏果节,秋天还有银杏沟节,清平乡既有磷矿,也有农家乐、小别墅,当地人生活相当富足。在这次遭受地震侵袭的整个四川灾区,以汉旺为焦点、以绵竹为骨干的整个德阳地区,是地理位置上最贴近成都平原腹地的一个地区,是经济意义上市场经济程度相对最为发达的一个地区,是改革意义上距离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地带最近的一个地区。正是因为这样,绵竹的灾后重建才是那么的任重而道远。
但是,绵竹人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吓到,在救援人员没有到来的那几天,达观的绵竹人就积极开始了自救。绵竹人就像绵竹那样不屈不挠,坚强团结。全国各地也给予了绵竹无尽的关怀、支援和帮助,特别是中央确定江苏省对口援建绵竹后,江苏人的大爱在绵竹体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绵竹模式”、“江苏速度”, 来自江苏各地的7900多名施工人员奋战在绵竹的最前线,目前已完成2.6万套活动板房的安装,解决了6万多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问题,目前灾后重建的规划正在紧张的编制当中。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率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亲赴四川绵竹考察灾情,就对口支援工作调查研究,制订了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在对口援建工作会议上,江苏表示将集全省之力支援绵竹恢复重建,为绵竹灾区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智力等多种形式的支援,帮助绵竹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夯实发展基础,坚决完成中央交给的对口支援任务,让中央放心,让绵竹人民满意。使对口支援成为每一个江苏人的自觉行动,全心全意、实实在在为灾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我们相信,达观的绵竹全体人民有坚强的意志和重建家园的决心,有江苏父老的大力支援,我们的家乡--绵竹市,一定能够恢复好,重建好,一定能够重新跻身于四川十强,一定能以更美丽的姿态展现给全国人民,再现绵竹这座美丽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以此回报和感谢全国和江苏人民的大力支援!感谢大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