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潮阳,美丽的风景,美味的小吃,无不吸引着我。身在异地,心系家乡,我的潮阳,它在变化,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不一样的感受,路,渐渐平了,交通,渐渐便利了。它在发展!说实话,我对它的了解并不多。这次,查找一些关于它的资料后,我才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潮阳区位于北纬23°03′一23°31′,东经116°14′—116°40’。处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东北连汕头,西接普宁,南邻惠来,北界揭东。总面积647.67平方公里。
潮阳区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她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东面毗邻濠江区,东北隔牛田洋望金平区,西接普宁市,南邻潮南区,北界揭阳市,母亲河练江由西向东穿过潮阳并于海门镇注入南海。潮阳千年古邑,自宋代开始教育就较为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原潮阳县从清代中期开始便成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人县"之说,不少人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去求生。潮阳现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方言主要为潮阳话和潮汕话,小北山附近的金灶镇,谷饶镇有一小部分人说客家话。
潮阳于东晋隆安元年(397年)始置县,时属义安郡。唐永徽元年(650年)并入海阳县,先天元年(712年)复置潮阳县,县治设于临昆山(今和平镇小北山附近)。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韩愈将县治迁于新兴乡棉阳,之后郡、州几度更易,潮阳县都是潮州属县。不过其隶属名称,从广南东路到惠潮嘉分巡兵备道,其间时有变动。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再度并入海阳县,十年复置潮阳县。元代属潮州路,明代属潮州府,清代属潮州府。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 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域内长海岸线19.6公里。人口162.6641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以原潮阳市文光、城南、金浦、棉北4个街道,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灶浦、金玉、谷饶、贵屿、铜盂等10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沙陇、成田、田心、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12个镇的行政区域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峡山镇。
2003年10月28日,潮阳区在金玉镇政府召开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工作动员会议,部署金玉、灶浦两镇合并有关工作。11月17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以粤民区[2003]163号文批准,同意潮阳区撤销灶浦镇和金玉镇建制,合并设立金灶镇。
方言主要为潮州话(练江小片潮阳口音),榕江片区的关埠镇和金灶镇说揭阳口音的潮州话。西胪镇、金灶镇及谷饶镇等有部份居民说客家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