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

家乡区县: 江苏省沭阳市

仇和出生在江苏盐城滨海县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原本有8个孩子,因为穷,死了2个。在他5岁的时候,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弟弟因为没钱治病死掉了,而自己能上学也是牺牲了三个姐姐的上学机会才换来的。1993年他的家是全村最后一个从草房改为瓦房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娃,他了解农村的一切,也想改变这一切。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仇和像所有那个年代向往知识的青年一样,一头向知识的海洋扎去。为了实现改变农村面貌的愿望,他报考了江苏农学院,学习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省农科院工作,3年后就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1986年,仇和被下派到徐州丰县挂职锻炼两年半,静心研究农村问题。

1996年12月8日,39岁的仇和以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沭阳县委书记。应该说,当时仇和很清楚地认识到他所面临的使命有多么艰巨。至于为什么将这块烫手的热山芋接下来,他曾说:“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是宰相,一是县官,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有改革的空间和余地。”

在接受任命以后,一位曾经在沭阳工作过的老同志万分感慨地对他说了四句话:“来沭阳之前我的体重是120斤,走的时候只剩107斤;来沭阳之前我是一头黑发,走时则一头白发;来沭阳之前我精力充沛,走时已经筋疲力尽;沭阳是个大染缸,你掉下去必死无疑。”老同志这四句话深深刺痛了仇和,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考虑如何清理这个“染缸”,最终得出两条结论:第一是越乱越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强硬的执政手段,否则必然被拖入泥潭不能自拔;第二是沭阳的落后根源于制度的落后,沭阳的改革必须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障。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仇和来沭阳不到一年就放了5把大“火”。仇和

仇和到沭阳后烧的第一把火是整治环境和交通。仇和初到沭阳时觉得这里就像一个大垃圾堆,整个县城破烂不堪,他上任后晚上夜巡城区,结果在路边4次踩到大便。于是,12月1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城区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动员全县机关干部每人当一周清洁工,随后打响了一场以“干干净净过元旦,整整齐齐过春节”为口号的全城大清洁活动。清洁活动整整持续了一周,这让所有沭阳的干部和百姓一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热爱家乡,美化家乡上。全县5000多干部当一周清洁工还不算,这次会议还规定,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必须利用周末进行义务奉献劳动,这一规定整整持续了两年,为全面整治县域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开了个好头。

虽然沭阳地处苏、鲁、皖三省和徐州、淮阴、连云港三市大小三角的中心,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又处于多条铁路干线和国道的必经之处,但却始终没有享受到交通便利的好处。有一天,仇和到茆圩乡调查,正赶上大雨,进村的道路积水很深,车子无法进村,他们只能在村口等雨停。仇和看到路边一个老大娘正在卖茶叶蛋,于是就和大娘搭讪:“你为什么不到县城里卖呀,那里价格会高一些呀。”大娘答道:“去县城太不方便了,好鸡蛋到了县城就成坏鸡蛋了。” 这使仇和更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的道理。1997年以前的沭阳几乎“无路可走”,全县黑色路面只有56公里,其中的34公里严重破损,人均拥有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8;72%的行政村未通砂石路,民间俗谚说“汽车跳,沭阳到”。1997年6月1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交通建设动员大会,宣布同时开工改造铺设205国道、沭宿路、沭海路、304省道、307省道共5条152公里公路,吹响了交通大会战的号角。1998年和1999年,沭阳又在此基础上对城乡结合区域267公里的公路进行了黑色化改造。到2000年,全县共改造和铺设黑色路420公里、水泥路156公里、乡村砂石路1400多公里,分别是1996年以前的9倍、11倍和7倍,初步实现了市县公路等级化、县乡公路灰黑化、乡村公路砂石化、全县公路网络化。

制度创新

1997年,仇和在沭阳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这一做法引起轰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对此作出长篇批示。现在,干部公示制已被写进《干部任免条例》,在全国推广。

在他担任市委书记后,他在宿豫县推行干部“公推竞选”,此举同样在全国首开先河,胡锦涛再次批示,这是否是真理发现的轨迹。

仇和现象

一、招商引资

仇和曾经给政府官员和教师这些吃财政饭的人,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给予招商引资的人一定奖励,一般不超过引资额的5%。

以下引述沭阳老师

“他曾经扣发职工的工资来修建一些交通设施,凑巧的是我也曾经是一名教师,也多次被镇、县各级机关以各种名义扣除过很多个月的工资,用来修路啊办学啊捐助希望工程等等。那时候我们每个月正常的工资通常只能发给国家规定工资标准的一半(原因是地方财政经费不够),而且常常拖欠一年后才能发放,自己的生存根本就没办法解决,没有办法了只好自己离开教师职业(那几年与我一样离开教职人也较多)”

二、强制拆迁,

以下为同某老师同一篇内的内容

拆迁问题,报纸原文中是这样说的:“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仇和手一挥,拆到沂河堆。”“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 ,“铲车、吊车开路,公检法,加上沭城居委会的干部,一共出动了300多人,居民限时必须搬完,书啊、被子用被单一裹,都被老百姓甩到门外,当时天下着雨,租板车的价格都涨到了40元一车。”我不知道被拆迁的人是否得到了足额的补偿。无独有偶,前些年听说一件征地与拆迁的事情,某乡镇为了修建公路,拆除了路边一家农户的房屋也征用了他的耕地,但是因为补偿无法到位,导致这家农户几乎是无家可归无地可种无饭可吃,甚至是告状无门。我不知道如果这个家就是仇和的家,他会做如何感想?对于修路,这家农户也和其他人一样都非常赞同。现在很多地方都爱搞什么“投票决定”,比如修路之类,肯定会有多数人会表示同意。这种做法乍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我们不能为了使大多数人得到好处而牺牲某一个体的合法权益,让其蒙受极大的损失甚至面临绝境,也就是多数人虐待甚至损害少数人。拆迁无可厚非,但必须依法,并应加强对受损害者或弱势者予以相应的保护,缺少了对具体的每一个个体的权利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又将从何而来?

三、婊子当家,一卖了事

超常规的、激烈的改革。他改革的方向就是一卖到底,从一开始的出售国有单位的门面房,到所有国企改制:“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他改革的目的是使这个全省最贫困的县,摆脱贫困状态。他改革的手段是激进的。

四、其他高压政策,如不尊重人权

如小偷小摸,调戏妇女的,赌钱的,打麻将的,一些民事治安案件,一律电视台上曝光,这些人含羞含检讨书,然后交电视曝光费。

在任宿迁市下属的沭阳县委书记期间,仇和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引发集体罢课;仇和指示沭阳有关部门将小偷小摸者在电视上亮相、念检讨书;

宿迁警方抓治安,采取给派出所下指标的方式;为整顿会议纪律,仇和不仅对迟到者罚款,还让其站在门外听讲;仇和推行小城镇建设,要求各乡镇沿街的房屋一律改建为二层楼房并贴白瓷砖,还规定房屋的用途;沭阳县财政赤字过亿元,仇和却以强行划扣干部教师工资和强令农民出工的方式筹资修路,一些干部工资连续数年被扣,项目包括招商引资、修路架桥、路灯绿化等9项……他的这些措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很大的阻力。

仇和只重视改革的结果不考虑过程,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决定就应当执行。他认为如果给老百姓(刁民)讲道理,讲不通,等到老百姓接受了政策建议,机会已经错过了。   仇和在做行政决策的过程中没有启动公民参与协商系统,就是他认为对的,就利用职权强制实施。

五、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很巧,我就是一个沭阳人。在这里说一句公道话。无论哪个干部在执政的时候,都难免会给老百姓或多或少的带来一些不愉快,有人获利,自然有人会吃亏。但是,有一点我必须要让大家以及昆明的人知道,那就是,我们整个县城的人,8岁以上的,无论是目不识丁的老人还是刚上幼稚园的孩童,都知道仇和这个名字,很多人感谢这个人。

六、宿迁市沭阳县能有今天的辉煌一面,离不开仇和这位引路人。

两年没有回宿迁,2011年夏天回到宿迁市沭阳县。新城区新扩大十几平方公里,宽敞卫生的新人民医院、新颖多功能的新车站、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时隔两年,看到这样的景象却如同十年没有见到沭阳。每当看到沭阳的新变化,总是忘不了仇和这个当年在沭阳颇具影响力的县委书记。老城区虽然变化了很大,还是依稀可以看到你当年改革沭阳的影子。以前刚开始改革沭阳时候,对于种种“违背”民愿的举措,如说很多人是种不理解,倒不如说大家现在的心存感激。

FT-诺(2014-10-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