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苦荞米是贵州六盘水盘县的特产。
六盘水苦荞米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共4个县区现辖行政区域
火腿油辣椒
贵州“凉都.孟记”火腿油辣椒采用民间工艺精心炒制,是贵州盘县独有的特色调味品,具有鲜活透亮、香辣可口的特点。令人一望生津,实为佐餐调味的上好佳品。
盘县位于贵州西南,自然条件优越造就了勤劳而又勇敢的盘县人,“经商者十有八九”(盘县县志记载),许多年轻人甚至还未成年,就要开始做外出工作,到外面的世界打拼。儿子远行,母亲就会亲手做一罐老火腿,当年的新辣椒熬制的火腿油辣椒,让儿子带在生边,这美味的油辣椒携带方便,不易变质;既能佐餐,还省费用,更代表母亲深深的牵挂。
无论在外面的世界风光发达还是艰难求生,看到这罐油辣椒,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与父母,就会想起家乡的爱人。这香喷喷的油辣椒,代表着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奋斗与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盘县年轻的女孩子们在娘家时就要学会做一手地道的火腿油辣椒,那代表着能干,会操持家务。直到现在,盘县人还是家家会做火腿油辣椒,人人爱吃火腿油辣椒。
贵州特产—苗锦,是苗族人民传统生活用品、工艺美术品。苗锦同银饰、刺绣、蜡染一起,被称为苗族四大服饰工艺。原料采用彩色经纬丝,基本组织为人字斜纹、菱形斜纹或复合斜纹,多用小型几何纹样。苗族服装用以镶嵌衣领、衣袖或作其他装饰。苗锦以纬丝起花,采用多把小梭子织造。开口用多片综(或提经竿),可以兼用挖梭织法。制作比较费时,但纹样色彩优美,富有民族风格,深受民间喜爱。
历史文化:清代著名学者梁玉绳在《黔苗竹枝词》中吟道:“普历黔南路八千,几端苗锦胜吴缣”。说的是黔南的苗锦远胜苏杭的绢帛。可见苗锦作为我国纺织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相应的社会地位。
相传古时候有个叫“阿莎”的苗族姑娘,第一个把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绣上苗家的布上。她绣的锦中物,形象逼真,引得小伙子们羡慕不已,姑娘们纷纷向她求教。从此,苗锦工艺便在苗家妇女中流传下来。
制作方法:织锦在苗族中很盛行。其方法,是把牵好的经纱轴搁在织机上,再用一块光滑的竹片按照花纹需要,向经纱的一根或数根挑通,而后引进一根纬线。黔东的织锦有宽窄两种,窄的只有四、五分到二寸左右,作带子用。台江县清水江边用作裙围的织锦,宽约尺许,都是彩色丝线织成,花纹五彩缤纷,鲜艳夺目。黄平、施秉西部和凯里市北部的挑织,全用白棉线织成,宽约一尺,染作-色,作妇女衣背用。麻江、丹寨、凯里一带的织锦,全用细丝(不统成线)织成,白纱为经,青纱为纬,图案多呈几何形,黑白分明,精密细致,鲜净素雅。全幅宽约八寸,每天最多只能织寸许。主要是作背带芯用。
风猪,是贵州荔波布衣族地区的特产。清代《荔波县志》记载:“本县小猪特别肥嫩,风猪烧猪素有名。”如今,风猪已成为高级宴席上一道特色名菜。 特点:用小猪腌制,风干而成。成菜肉质细嫩,滋味极鲜,异常适口。将肥壮小猪宰杀,治净,顺头骨、脊骨进刀斩成二爿,取出脑髓和脊髓,挖出眼珠。将火硝、丁香、白芷、细辛、桂皮、花椒、山姜、陈皮研成细末,与细盐混合,均匀地抹遍猪内腔,放入大缸内腌渍一天一夜后,将糯米酒倒入缸内,将猪淹没,盖好浸10天。取出,用竹片将猪腹撑开,晒一周,里外抹上一层菜油或麻油,风干即成。食用时,取肉适量,切块加调味蒸食,或配以菜蔬烹制,其味均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