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峡位于鼎湖区西南部,地势险要,主峰龙门顶海拔615米,植被茂密,山体上部陡峭,生长稀树灌从,下部略为平缓,生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多榕树,盛产吊钟花。
山中的页岩是制作端砚的石料。山上有峡山寺、归猿古洞、清风阁、摩崖石刻、裴公十九桥、峡山旱路、涵碧楼、桂元精拾、葬花冢、伏波公子廊、龙门一洞天、古炮台等古迹,加上峡山合一的自然风景,唐、宋年间已享有盛名,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之地。也因而留下大量的诗词文赋作品,唐代裴铏著名的作品《孙恪传》所写的就是峡山寺和归猿古洞的传说故事。“羚峡归帆”也被历代评为八景之一。羚羊峡的景观,在隋代已被人们认可,唐宋以来,沈佺期、宋之问、张说、李邕、张九龄、李绅、许浑、余靖、周敦颐、郭祥正、米芾、陈与仪、李纲、葛长庚、李昴英等达官名流登临游览,并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杨衡称赞羚山景色“胜绝固难俦”,沈佺期则具体描写说“黄猄骄而受训,山鸡戏而频舞,猿猴斗玩,虎啸山林,山鹰低空盘旋,白鹭结伴翱翔于山峦江水之上”。唐时裴俐《传奇》中的《孙恪》(《袁氏》)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自隋朝到清朝,在不足8公里的羚羊峡,其古迹有史载可查的遗址,先后有峡山寺、灵华寺、龙华寺、文殊清庵、天后庙、娘娘庙、太监庙、镇溪庙、伏波公子庙等。
羚羊峡在唐朝已定为端溪妙景。明代以后,肇庆八景又有羚峡归帆、砚渚清风。现存景观有仙猿古洞、出入山虎、望夫归石、羚山炮台、砚坑遗址、海军马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峡山旱路和清风阁摩崖石刻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