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三市五县接合部。全县辖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5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可耕地148万亩,总人口110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是河南省直管试点县。
新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上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朝初年,炎帝裔孙、华夏凿井术的发明人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在此地建立吕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9年),蔡平侯将国都迁到古吕地,史称新蔡国,新蔡由此得名。秦朝置县,西晋(291年)立郡,南北朝时期(549年)设蔡州,一直为州、郡治所。早在东汉末年(约210年前后)就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吕姓、蔡姓的发源地。境内有多处龙山文化遗存,以及子路问津处、全国保护最好的明代孔子铜像、文庙大成殿、河南省唯一的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祠、刘邓大军渡河处等历史遗址和文化古迹,孕育出了兵家鼻祖姜子牙,中国志怪小说鼻祖、东晋文学家干宝,延安时期被毛泽东称为“妈妈同志”的任锐,长卷画艺术大师李丁陇,排球名将张蓉芳等古今名人。
新蔡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郑州、武汉、合肥三个省会城市都在280公里左右,已融入这三个城市的3小时经济圈;距离河南的驻马店市、信阳市、周口市和安徽省阜阳市四个省辖市都在100公里左右。106国道和省道棠西路、平长路纵横交错,大(庆)广(州)高速、南(阳)阜(阳)高速在境内交会,特别是南阜高速化庄至新蔡段近日建成通车,在河南省东南部又增加了一条东西出省大动脉,将大大缩短豫东南到南京、苏州、上海的行车时间,形成“黄金十字架”,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区位优势日趋明显,已成为河南承接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新蔡资源丰富,后劲充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盛产小麦、芝麻、红薯、大豆、棉花和绿色小杂粮等,素有“中原粮仓”之美誉。全县年产粮食近7亿公斤、优质皮棉2000万公斤以上、鲜红薯5亿公斤,可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的资源;新蔡地下有丰富的磁铁矿,主要分布在东部顿岗、练村、宋岗、杨庄户、化庄、涧头6个乡镇,据初步探明储量5亿多吨,相当于全省已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的近三分之一。目前勘探工作已基本结束,正在报批开采,新蔡发展的后劲将更加充足。
新一届新蔡县委、县政府领导上任后,特别是新蔡被纳入省直管县以来,立足县情,准确定位,明确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找准了全民创业的重要载体,提出了“打造生态水城、建设仁义之乡”的总体战略。全县干群齐心协力挥舞着如椽之笔,在新蔡这片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生态水城活力彰显
新蔡县地处淮北冲积平原,淮河流域洪汝河下游,境内有洪河、汝河、谷河三大水系,有汝河、小洪河、大洪河、分洪道四条大型河道,承担着上游11个县区1.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来水疏导任务,顺河而下,经淮河直达长江。由于降水充沛,微地形复杂,境内沟、港、湖、河众多,形成44万亩低洼湿地。10万亩的养殖水面、每年27亿立方米的过境水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水运、旅游、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地热资源丰富,全境800米以下蕴含的地热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立足县城三面环水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新蔡县的决策者们遵循规律,抢抓机遇,积极谋划,提出“打造生态水城、建设仁义之乡”的总体战略,以县城为龙头、以中心镇为重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依托,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三位一体,协调推进,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增添活力。按照“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统筹考虑,分步实施”的规划建设理念,新蔡县组织人员对境内河道、堤防、池塘、洼地、桥涵、林木等基础条件进行了排查摸底,请苏州园林设计院的专家前来研究、论证,科学制定生态水城总体规划,通过对洪河、汝河裁弯取直、治理改造、护坡固堤,为减轻行洪压力、保持稳定水源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建设城区污水管网、水域环境综合整治,为城镇涵养水源、拦水造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他们对城区周边的地形地貌、水系水域、湿地植被及水利工程统筹规划,按照滨水环境宜人化、配套设施人性化的思路确定了一批水利景观工程,东湖公园、南湖公园、月亮湾公园、小洪河滨河生态园四大景区相继开工建设,挖低聚水,垫高成景,栽树成林。投资1500万元的小洪河橡胶坝拦水工程业已竣工;占地320多亩的月亮湾公园主体工程已建成使用;昔日潘港经开挖改造,引水入城,成了碧波荡漾的月亮河,护卫着“新区明珠”月亮湾社区……随着一批景观工程的扎实推进,一座城水交融、风景秀美、人水和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水城效果初显。
全民创业如火如荼
新蔡县坚持把全民创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载体,立足现实,审时度势,大力开展以招商引资、特色经济、回归工程、总部经济“四轮驱动”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眼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干部到群众,全民创业活动扎实开展,热潮逐浪争先,成果蓬勃涌现,已成为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成为干部群众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新蔡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攻点,把重点项目作为创先争优的联系点,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分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落实周督导和季考评制度,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广泛开展“三服务”(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和“转作风、促进度、办实事”活动,落实项目帮办,协调解决难题。每年都召开全民创业大会,对招商引资20强企业和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特色经济发展迅猛。新蔡县注重围绕资源抓种养,培育特色增优势,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在特色种植上,积极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棉花、优质红薯、优质水稻等,培育出棠村“三粉”、“顿岗牌”大米、“水上漂”酱菜、南程庄精杂粮等一批绿色品牌,有7个农产品荣获国家级大奖,产品畅销省内外,远销日本、韩国及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特色养殖上,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龙禽业,通过政策推动、示范带动、宣传发动、服务促动,促进了鹅鸭养殖规模发展,全县每年出栏鹅鸭1600万只以上,已成为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鹅鸭养殖加工集散地。
回归工程深入推进。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利用亲情感召,定期召开恳谈会、联谊会,切实加强与外地新蔡籍人士的联系,落实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吸引705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新建各类回归工程733个,回归工程项目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着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学习借鉴上海、平舆等地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和做法,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原则,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深入挖掘航运业等现有资源,引导企业到新蔡注册,累计吸引26家外地企业或公司前来注册。总部经济从无到有,已成为扩大财源税源的重要渠道。
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仁义之乡名不虚传
历史记载,明朝中期,新蔡县商业兴隆,很多外地客商到新蔡落户生根。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封流传甚广的一封家书体现“礼仪”、“仁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此就有了仁义巷。新蔡县由此得名“仁义之乡”。
仁义,从此就成为新蔡人厚德、礼让、仁慈、善良的代名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仁义之人、办仁义之事,就成了新蔡人的自觉行动。
从伯夷助禹治水到张什以德退贼,从任芝铭创办今是中学到省委下派孙召镇大吴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吴树兰情系家乡,仁义文化生生不息,仁义精神代代相传。新蔡县以建设仁义之乡为基本取向,着力打造科学发展软实力,发掘富民强县新元素,构建新蔡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传承仁义文化。通过举办仁义模范表彰会、仁义事迹报告会、仁义文化研讨会等形式,挖掘仁义文化内涵,传承仁义文化精髓,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传承仁义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争当仁义典范。组织和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向“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县检察院和省委下派孙召镇大吴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吴树兰同志学习活动,县委分别下发学习决定,在全县开展了“单位学习检察院比业绩、个人学习吴树兰比奉献”的“双学双比”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人,争做仁义模范、仁义媳妇、仁义青少年等,争创仁义家庭、仁义社区、仁义商店等,举办了第一届“仁义模范”评选活动,10位仁义模范成为全县百万干群学习的榜样和标杆,激励干部群众争做仁义之人、大办仁义之事、共建仁义之乡。
弘扬仁义新风。坚持把仁义之乡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纳入工作规划,扎实有序推进,宣传好人好事,弘扬仁义新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人和业兴的发展氛围,以仁义新风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让仁义新蔡仁义天下,叫响仁义之乡这张亮丽名片。
当前,新蔡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千载难逢,发展优势彰显,发展潜力巨大。该县紧紧抓住省直管县试点的历史机遇,围绕“四大景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彰显水城特色,叫响仁义之乡这张名片,力争把新蔡打造成豫皖两省交界的新兴工业城,变区位“边沿”为发展“前沿”。
未来的新蔡,新蔡的未来,相信绘制的必定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奏响的必定是富民强县的动人乐章,因为时代坚信,新蔡百万干群坚信!
统筹 时成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