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江西高安市--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高安自古就是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爱自己的家乡就应该了解他的历史,增加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历史责任感。在家时不会在意家乡的细节,除了家乡才越发思念,了解家乡。
高安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高安境内便有人类居住与活动,距今4000多年。1977年江西省博物馆在高安开展下陈遗址调查,首次考证了这一史实;1982年文物普查时,又相继在相城一带发现了矿山、反泉、消水洞、漳浒、山背、严家山等处遗址,其年代略晚于下陈遗址,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即西周至春秋时期。
据已有的文字记载,高安原是古三苗活动之地。春秋时属吴国管辖范围,越灭吴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属楚。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高安属九江郡。汉高祖初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遂属淮南国豫章郡。
高安建县始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取名建成。建成县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市)全境和樟树市一部分。
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建成县为多聚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旧名;中平年间(184~189年),从建成县划出一部分设置上蔡县(今上高县)。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建成县属孙吴。黄武年间(222~228年),又从建成县、上蔡县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宜丰、阳乐(今万载县)两县。
晋及南朝时期,建成县仍属豫章郡。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废望蔡(即上蔡),并康乐(即阳乐),宜丰复入建成,是时改豫章郡为洪州,遂属洪州;大业初年(605年),废州复置郡,建成县仍属豫章郡。
唐朝改郡为州。武德五年(622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名讳,改建成为高安。据《太平 寰宇记》载:"地形似高而安,故名"。同时在高安设置靖州,恢复望蔡、宜丰、阳乐三县,增设华阳县,连同高安,五县悉统于州。武德七年(624年),先改名米州,继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年)废靖州,将望蔡、宜丰、阳乐,华阳四县并入高安县,隶属洪州。
五代十国时期,高安先属吴政权、后属南唐政权所辖。保大十年(925年)复置筠州,领高安、上高、万载、清江四县,高安是筠州治所。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从高安、上高分别划出一部分设置新昌县(今宜丰县)。绍兴十三年(1143年),筠州改名高安郡,五年后复名筠州。宝庆元年(1225年),因"筠"字与理宗赵昀名同音,且恰逢州治后山的碧落堂发现一株十四茎灵芝草,视为祥瑞之兆,乃改筠州为瑞州,高安仍是县名,为瑞州治所。
元朝改州为路,高安归瑞州路治。
明清两朝改路为府,高安归瑞州府治。
民国3年(1914年)全省划为四道,高安隶属庐陵道。民国15年(1926年)废道,高安直属省管。民国21年(1932年),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一行政区。民国24年(1935年)全省缩为八个行政区,高安隶属第二行政区。民国28年(1939年)全省扩为十一个行政区,高安仍属第二行政区。民国31年(1942年)全省调整为九个行政区,高安改属第一行政区。
1949年7月10日 ,高安解放。同年7月14日成立高安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区督查专员公署管辖。1959年1月南昌专员公署改名为宜春专员公署,高安县隶属宜春专员公署管辖。此后,宜春专员公署于1968年2月改为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于1978年7月改为宜春地区行政公署 ,高安县仍隶属于其管辖。
1993年12月8日 ,国务院批准高安撤县设市。高安市为县级省辖市,由宜春地区(2000年5月改为宜春市)代管。
高安市编年史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 建成县,为高安建县之始。
西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称 多聚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称建成县;中平年间析置上蔡县(今上高县)。
三国·吴黄武年间(222~228年),析置宜丰、阳乐(今万载县)两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避太子李建成讳,改称高安。置靖州,辖高安、望蔡、宜丰、阳乐、华阳五县,治高安。武德七年(624年),先改名米州,继改名筠州;武德八年(625年)废靖州,望蔡、宜丰、阳乐,华阳四县并入高安,隶洪州。
南唐保大十年(925年)复置筠州,辖高安、上高、万载、清江四县,治高安。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置新昌县(今宜丰县)。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筠州改名高安郡,十八年复名筠州。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讳,改称为瑞州,治高安。
元瑞州改瑞州路,治高安。
明清两朝改瑞州府,治高安。
1914年高安县隶属庐陵道。1926年废道直隶于省。
1949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高安。隶南昌专区。1959年1月从南昌专区移至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1968年改为宜春地区(现宜春市)。
1993年12月8日,高安撤县设市。
我大高安市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