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传说》

家乡区县: 山西省盂县


2010年山西阳泉盂县《赵氏孤儿传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盂县藏山因藏匿晋国赵氏孤儿而闻名遐迩,在藏山风景区的30个景点中,有20多个都与藏孤救孤的故事有关,其文化内涵均体现“忠孝爱国”、“忠诚与正义”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盂县赵氏孤儿传说
《赵氏孤儿传说》是根据发生在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段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故事演变而成。据《左传•成公八年》、《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追名逐利,妄想独揽晋国大权,设计将累世于国有功的晋国上卿赵盾一家300余口满门抄斩。惟有赵盾儿媳庄姬因公室血缘幸免于难。时庄姬身怀六甲,在宫中生子赵武(即赵氏孤儿)。屠岸贾欲斩草
除根,率兵进宫搜查而不遂,即悬赏千金举报赵孤。然天不灭赵。赵盾之子赵朔的生前好友程婴、门客公孙杵臼、中军元帅韩厥三人将计就计,程婴舍子、公孙杵臼舍生,救出一脉仅存的赵氏遗孤赵武,程婴并趁机携赵武于胸襟之内,从晋国辗转逃往仇犹古国的盂山(今盂县,周时为仇犹国)藏匿达十五年之久,使赵氏血脉得以延续。后人因改盂山曰“藏山”,以藏孤得名也。晋景公十七年,屠岸贾因犯欺君之罪而被灭族,赵氏冤情得以平反昭雪,赵武恢复了赵家在晋国的地位,并成为治国栋梁。
《赵氏孤儿传说》在盂县2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有分布,其中主要集中地为赵氏孤儿的藏匿地——苌池镇及北部上社镇、下社乡、中部地区的城关镇、南娄镇、路家村镇等地区。直至现当代,盂县境内仍保存有九座祀奉赵武的庙宇,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都要在藏山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形成了规模盛大的民间庙会。
《赵氏孤儿传说》发生于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又披上了神秘色彩的外衣,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崇尚正义、鄙视邪恶、善恶有报的善良心理,在历史上传播范围广、辐射范围大,深入民心,影响深远,由“街谈巷议讲列国,妇孺皆能说赵孤”一诗,即可见一斑。千百年来经过人们的口头及书面流传,已经烙入百姓心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赵氏孤儿》传说蕴藏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重承诺、轻生死、忠直正义的传统精神,给盂县的民间文学宝库增添了极为绚烂和厚重的一笔,为盂县的历史和文化充实了丰富的内涵。

赵氏孤儿发源地   http://www.chinacangshan.com/

韩丽红(2014-10-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