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山东省沂水县

沂水县历史源头
沂水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沂”载入史册,最早见于《禹贡》和《周礼》。夏朝,其北、东境入青州,南境属徐州。商代沂地属人方。西周时,地属鲁国。因诸侯纷争,沂地隶属屡变,名号稍异。春秋为郓地,后入齐。战国称盖。秦废封建,置郡县,沂水地属琅琊郡。西汉时东部为琅琊郡东莞县,西部为泰山郡盖邑,南为城阳国阳都县。东汉属琅琊国,三国属魏,属东莞郡,两晋因之。至元康七年分东莞郡,置东安郡。北属东莞郡,南属东安郡。南燕慕容德据青州,又于此地置县,名谓之团城。刘裕收复入宋,为郡,后又改为南青州。北周又改属莒州。隋开皇四年郡废,改新泰为东安。十六年改东安为沂水县,因临沂河而得名,属琅琊郡,另于古盖置东安县,属莒州。唐宋改属琅琊郡,又属莒州。元随州属益都路。明属青州。清雍正八年由青州府改属莒州直隶州,十二年改属沂州府,此后一百五十年隶属未变。民国二年改属山东济宁道,十四年又改属琅琊道。十七年废道,直属山东省。民国二十五年设督察专员公署,沂水县属山东省第三区督察专属公署。
1939年沂水城被日寇占领,中共沂水县委联合各界组织抗日民主政府—沂水县行政委员会,以马牧池、院东头为中心化为南沂蒙,以诸葛为中心化为北沂蒙,并设立南北沂蒙联防办事处。1940年至44年间,原沂水县十大区和临沂北部,莒县北部先后化为七个县,即沂临边联县、沂南县、莒沂边联县、沂中县、沂北县、沂东县、沂源县。1944年8月,沂中县原沂水县中心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1949年8月沂中县改为沂水县,属鲁中南行署沂蒙专属。1950年改属沂水专属,1953年9月沂水专署撤销,沂水县隶属临沂专署,后临沂专署改为临沂地区、临沂市沂水一直隶属至今。

历史风云
沂水县物华天宝,山川毓秀,并没有使沂水人民摆脱贫困和落后。数千年封建统治的桎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历代战乱、兵燹、匪患也破坏着大自然。加之交通不便,“游人不入其境”,致使商贾不兴。沂境“前阻蒙山之险,后扼穆棱之固,春秋为齐鲁之交,莒鄫要害之地”。 古往今来,春秋战国之际,即为南北诸侯国征战往来之地。秦汉已降诸朝,常为兵家频争之战场。唐、宋、元、明、清历屡战乱之祸,生灵涂炭,致使“邑居不足昔日一井之盛”。然而,蒙山的孕育和沂水的洗礼,赋予了沂水人民英勇顽强的精神,自古革命斗争连续不断。东汉琅琊人樊崇起兵于莒,写下了悲壮的革命诗篇,沂水大地也曾呼啸着捻军的呐喊声。鸦片战争后,沂水人民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洪流之中,同盟会会员周瑞霖等仁人志士,发动领导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勇敢地向清政府腐败统治宣战。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中国的“五四”运动的爆发,极大鼓舞了进步青年的革命斗志。李清潍、李清漪兄弟、邵德孚等对民众开展革命的启蒙宣传。1926年秋,王敬斋被中共山东区执委派回沂水县,从事革命宣传和建党工作。自此,沂水县的革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1927年4月,中共沂水支部在沂水城建立,沂水党支部发动各界声援北伐战争,国、共两党党员联合筹办欢迎北伐军,沂水城内街上游行发传单、贴标语“打到列强、消除军阀”的嘹亮口号回荡在沂城上空。1928年12月以朱寿年为书记的中共沂水县委员会,通过宣传,组织,成立了沂水县农民协会、工人联合会、妇女协会等。工农商各界联合抗捐、抗税,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给地方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
1937年日本侵略华北,抗战全面爆发。国难当头,“沂水抗日救亡协会、沂水抗敌后援会、沂水抗日游击第一中队、沂水县抗日志愿队”的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下的“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六大队”在沂水县成立。同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转移倒沂水王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即在这里成立,《大众日报》在云头峪创刊。自此,沂水县成为沂蒙山区抗日革命指挥中心。罗荣桓、黎玉、王建安、孙继胜、刘导生、匡亚明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郭洪涛、徐向前、张经武、朱瑞等在这里领导沂蒙根据地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4年8月八路军鲁中部队解放了沂水城,9月又进行了葛庄战役,该战役成为了游击战中打歼灭战的著名战例。八年抗战,沂水人民“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一起打东阳”,全县相继有3170名青壮年参加了抗日主力部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灿烂的华章。
1947年5月,陈毅、粟裕在沂水指挥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沂水人民“有粮的出粮、有钱出钱、有人的出人”汇成支援前线、支援解放战争的滚滚洪流,为了解放全中国竭尽全力。担架队、车子队、挑运队紧随着解放大军转战大江南北,沂水人民以特有的传统美德和奉献精神,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黎明。
新中国成立后,沂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战争年代的那股劲、那种拼命精神和奉献精神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鉴古至今,光照来人。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时代,勤劳勇敢的沂水人民正一如既往,团结奋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沂水这块“奉献的土地”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晓丶(2014-10-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