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念山梯田

家乡区县: 福建省政和县

念山梯田,福建北部一处别样的景致。唐乾符五年(878年)秋,黄巢高唱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迎战唐朝招讨使张谨,指挥千军万马击溃唐官兵。后来人们将黄巢的防御工事垦复种上粮食作物,由此诞生了大气磅礴的念山梯田。为了纪念这个才华横溢的起义军将领,人们将散落于梯田中的陈屯、厝角、后山仔、上园仔、北新、余屯、后门厂等七个村庄统称为黄念山。(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纸媒需要转载,请联系QQ542712248)

从政和出发,出城到东峰村,行至一座公路大桥。桥头左拐依山而上,大约走2公里的盘山公路,竹海连绵起伏,茶山云雾缭绕,成片梯田依山而建的念山如诗如画般展现在你眼前。

三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念山,正值秋收季节,连绵千亩美丽壮观的念山梯田,欢快地掀动金灿灿的稻浪,唱和着辛苦了一季的村民挥舞镰刀的喜悦。我如同梯田山水画中的人物,悠闲地举着相机,在梯田的旋律里,捕捉阳光照耀下梯田的祥和与宁静,体味晨出晚归的老农与梯田的默契与温馨。

但是念山梯田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今年端午节前夕,跟着念山所在星溪乡干部上山的景致。此时的念山梯田,全部被耕牛犁得平平整整,蓄满了水等待插上碧绿的秧苗。淋漓尽致的大雨洗刷的清晨,梯田腼腆地挥着柔曼的云雾,让我一次看个够。拨开一片云雾,那近处的田埂葱绿葱绿清晰润滑,水面上幻化着云雾的流动,而远处的一丘丘小田块如同打碎的镜片,折射着耀眼的亮光。

最畅快的是居高临下时候。站在念山旅游景点双乳峰的右乳峰顶往下看,波澜壮阔连绵5公里的1600多亩梯田尽收眼底。那水的光泽,田的线条,雾的轻盈,那山的迷离,村的踏实,人的明净,成为了相机永难磨灭的记忆。傍晚再上念山,眼前的梯田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见层层梯田在逆光的照射下,勾勒出线条流畅千姿百态的明快曲线,仿佛置身于音乐家笔下的五线谱世界。

据介绍,念山梯田是目前我省最大片的梯田之一。如链似带,从山脚海拔300米的星溪河盘绕而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梯级而上,梯田最高处海拔1100米,垂直高度800米。单丘梯田一般都很小,念山梯田宽大多在1.5米至2米,和云阳、龙脊等梯田相比显得更为“袖珍” 。当地村民是这样形容: “一跃过三丘,一牛躺一丘”,就是说,人一跃可以跨过三丘田,一头牛躺下就占了一丘田,足见这里的田有多小。

念山梯田的连绵成片,足见先民的毅力和信念,而念山梯田的“袖珍”,盖因为特殊的地质条件。一亿多年前白垩纪的火山运动,喷涌而出的岩浆堆积熔铸成错落有致的念山。一亿多年只是很短的地质年龄,所以这里的分化层很薄,土壤很少,祖先们一代一代耕耘着火山岩上薄薄的分化层土壤,开垦出了这连绵千亩壮观的梯田。

梯田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向上分布,就像是为巨人登天而建造的台阶。是为种植庄稼而切入山坡的平地,是人类改造地表形态最令人惊叹的方式之一。据历史记载,梯田最早出现在史前时期,起初人们清除森林或小山项,以便种植一些粮食作物,或者作为防御工事。念山梯田始建于唐末,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星溪乡组织委员陈存恩酷爱念山,酷爱念山梯田,三年来数百次上山,拍过上万张梯田的图片。端午节前拍完念山梯田晨雾和夕照后,我说:念山梯田很难出更美的作品了。

同样也是摄影人的陈委员知道,梯田的最美在于插秧之前的蓄水季节,但是他却坚持说:你还要来的,念山一年四季都是景,春的银辉,夏的翠绿,秋的金黄,冬的含蓄,每天都有不同的美景,美不美就在于你去发现。

杨求茜(2014-10-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