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靖远

家乡区县: 白银市靖远县


靖远汉武置县,骞开丝路,民俗风情多彩多样,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县城154公里,有雪山、戈壁、草场,还有黄土地貌、黄河峡谷等险峻地貌;靖远物产丰富,人文景观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美妙的田园风光,许多现代文明也可圈可点。
大浪天险
位于靖远县城西南八十里之乌金峡,丹崖石峡,中流黄河,地势天险,惟通舟筏。传说,大禹治水时,开山劈石,引黄入峡,在数十里峡底,尽是先民掏金后留下的一堆堆碴石 和自然形成的一道道石阶,凶恶巨大的河水倾泻而下,跨阶奔腾,汹涌澎湃,大浪涛天,吼声如雷,故称“大浪天险”。古人有诗为证:天然大浪与云齐,扼险崔巍关以西;万里尘氛清塞外,诗留石壁几人题。“大浪天险”闻名古今,兰、皋、榆、靖一带传为胜景,自古迄今,河水汹涌湍急,一年四季,大浪之奇始终不消。
哈思风姿
哈思山位于靖远县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群峰巍峨,山峦逶迤,气势磅礴,雄伟壮丽。哈思山林区不仅是县境内稀有的原始森林景观,也是甘肃省面积较大的水源涵养林,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自汉武帝时代起,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宁夏进入甘肃靖远境内,曾穿越哈思山。
中国农民第一桥
九曲黄河,在即将进入靖远的时候,突然转头,从南向北经乌金峡滚滚而来,出口处一桥飞架东西,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农民第一桥”的平堡黄河吊桥。
中流砥柱,出靖远县城西行,过黄河大桥,进入靖北公路不远,一巨大独石赫然入目。此石屹立农田之中,形似纺锤,高约20米,围大约40米,系一完整红砂岩构成,陡削高耸,不易攀登。明朝邢玠诗曰:屹立中流几万年,嶙峋怎肯受秦鞭;娲皇留此非无意,为挽狂澜不补天。
苍翠挺拔乌兰山
乌兰山耸峙于靖远县城南端,又名城南山。因山中多生乌兰花,故而称其乌兰山。乌兰山势峙若屏,山岚氤氲,烟云缠腰,庙宇洞窟鳞次栉比,错落成趣,蔚为一处胜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乌兰山被辟为公园,铺设引水管道,植树绿化,修建阁亭。经过50多年的营建,今日乌兰山锦上添花,神韵独具,已成为人们游览、娱乐、健身、养性、砺志的好去处。

1936年9月,红军的足迹踏上靖远这块土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红军的到来,使靖远人民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重新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伟大的长征精神从此激励靖远人民,世世代代,艰苦创业,励精图治,自强不息。
靖远历史古迹
家乡区县: 靖远县
靖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她犹如华夏文明摇篮中的一枝奇葩,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展现出不凡的气势,绚丽多姿,古朴典雅。追溯境内先民活动的踪迹,在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便有人类生存繁衍,考古发现了堡子山、红嘴子、庙洼山等多处人类生活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及石具文物。春秋战国时期,靖远为羌戎游牧地,保存有西周至春秋时期游牧民族的典型文化遗址——吴家川岩画。战国末期为秦国领地,秦统一中国后属北地郡。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始置祖厉、鹑阴县,肇启靖远两千一百多年的县级行政建制历史。元鼎五年,汉武帝西行巡游到达祖厉县,临黄河而返。南北朝时期,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部出征会师于祖厉县,欣然置为会州。
靖远,钟灵毓秀,人才济济。历史上这里曾为边塞要地,人习武艺,不惮攻杀。自东汉末年至清代初期,将才辈出,风起云涌,先后有张济、张绣、郭斌、赵率教、吴瑛、路瑛、王进宝、潘育龙、宋可进等将帅之才二十多人,精忠报国,名垂青史。近代,崇文重教,学风蔚然,范振绪、陈国钧、朱铭心、苏振甲、张云锦、王定元等名流贤达,层出 不穷,光耀陇原。现代,靖远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地区。一九三二年,中共陕西省委派遣谢子长、焦唯炽策划领导的靖远起义是甘肃党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九三三年,王儒林、李慕愚领导建立的“西北抗日义勇军”,是甘肃省较早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一九三六年九月至十月,彭德怀率领的西方野战军(红一方面军)进驻靖远,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指挥红军在靖远虎豹口强渡黄河,点 燃了革命的火种,一批靖远籍青年学生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成为领导地方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或为国捐躯,或功勋卓著。先烈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世代靖远儿女,奋发努力,自强不息。 乾坤震荡,沧海桑田。经历悠悠岁月的风雨洗礼,走过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里程,古老质朴的靖远,从凝重的历史陈迹中一步步走向现代的辉煌,恰似点缀在华夏文明天际上一颗耀眼的星辰,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自然资源: 靖远,区位优越,物产丰富。她处在黄河上游古代中国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很久以前,境内森林遍布,水草丰茂,曾经是古人类理想的游牧场地。由于黄河穿境而过,雨水充沛,河谷两岸大片冲积地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适宜早期农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由于靖远县与红军长征会师的会宁县相邻,也发生了很多有名的历史故事。县城的中央耸立着一座古老的城楼,这座古城楼的名字叫做钟鼓楼。在全国好多地方,都有被称作钟鼓楼的古老建筑,仅仅望文生义可知,这里便是古代安置钟和鼓的地方,而钟和鼓则是古代用来报时的工具。但是,靖远县城的这座钟鼓楼,它的得名或许更多地包含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给人非常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明代新筑的这座城市,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虏卫城。数百年来,她经历了无数的劫难,坚强的城市终于保存了下来,犹如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一样,一代又一代顽强地生存着。

四嵩(2014-10-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