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特产之漆器

家乡区县: 阳江市江城区

   静女心如发,名师手有神,阳江朱漆好,留得岭南春。”这是田汉同志1962年4月13日参观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时题的诗句。
   阳江漆器的制作,始于明末清初。初时只生产皮箱、皮枕,颜色只有红黑两种。由于色泽光滑可爱,能防潮防蛀,因而人们很喜欢选用,生产逐渐发展,行销省港各地。传说清道光年间,有一个外国商人购得一批阳江漆皮箱,内装贵重物品,乘船回国。船在海上沉没。几天后,这个商人偶然在海边拾获自己的一只皮箱。抹干后,外表光滑如故。揭开一看,不由得惊诧不已。原来他以为那只皮箱在海里漂浸了多日,里面的东西肯定被海水浸坏了,谁知箱里一点水渍也没有!这个商人不但逢人都夸这件事,还写文章在报上发表。于是阳江漆器便驰名中外了。

  20世纪初,阳江生产漆器的有20多家,多集中在南恩路西段(旧西门街)。其中著名的有“老义和”和“广泰成”两家,它们在广州、香港都有分店,其产品还远销东南亚。 20世纪30年代,阳江县长李伯振派人到福建考察漆器,之后,官办一间“阳江县立改良漆器传习所”,促进了阳江漆器生产的发展。漆器原品种逐多了,有首饰盒、印章盒、茶盆、烟盒等日常用品,产品开始有了多种颜色和字画装饰。但这个所开办不久,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倒闭了。日寇侵略我国期间,阳江漆器生产一落千丈。能工巧匠多被迫改行或流离失所。到1949年,全县漆器工人只剩下40多人,漆器业奄奄一息

  解放后,阳江漆器获得了新生,在党的关怀下漆器工人发挥了当家作主的精神,发展这种传统工艺。1956年成立了漆器社,1958年转为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在江城北山北麓新建了宽敞的厂房,扩大生产规模。

  阳江漆器从质地上分类,有皮胎、木胎、金属胎、瓷胎和纸胎等种,以皮胎产品具有阳江漆器的独特风格而驰名。皮胎产品又以漆皮箱和漆皮枕最为著名。漆皮箱的制作,是先用杉木作骨架,再在其内外粘贴一层牛皮,经过加固、熨平,然后髹漆晾干。漆皮枕是在木架上用藤丝编织轮廓后,套上一层牛皮,经过加固、熨平,然乒髹漆而成。

  阳江漆器的优点是质轻、坚固、耐用,无裂缝。加上漆膜本身耐水、防潮、耐酸碱、耐大气侵蚀等化学性能以及耐温、耐靡,光亮、漆膜丰厚,更显得名贵而实用,因而销路很广。在国外巴勒斯坦人曾买了阳江漆器厂一批漆皮箱,作为保管文件之用;在国内,一些文史馆和博物馆也到该厂订造不同规格的漆皮箱,用以存放名人书画和珍贵历史资料。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成果的运用,阳江漆器厂不断创新,增加花色品种。这个厂除生产漆皮箱、漆枕头、漆皮盒等传统产品外,还生产各种皮胎、木胎、纸胎和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款式的盘子、盒子、茶具、酒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各种漆木家具,以及屏风、挂屏、花瓶、磨漆画、仿古文物等艺术陈设品。品种由解放前的20多种增加到500多种。

绞肉机(2014-10-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