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总面积478平方公里,其中43平方公里属于中心城区,225平方公里规划为滨海新区,为滨海新区重要经济功能区。全区辖8街1乡,总人口67万人(包括流动人口35万人)。
东丽区古为渤海之域,约在3800年前和2000年前先后成陆。天津东部的三道贝壳堤,其中有两道在区境纵贯南北。东丽为五方汇居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人聚居生息;汉唐时期,军粮城成为繁华重镇;明永乐年间大批来自晋、冀、鲁、豫等地的百姓定居境内;清同治年间开辟排地“招民认垦”促使外地农民再次担筐背篓举家落户。因此,我区具有民俗的多样性。建于明清时期的老袁庄老姆庙、大毕庄泰山行宫闻名遐迩,苏庄子宝撵等久负盛名。
近年来,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区进入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黄金发展期。我们紧紧围绕富民强区和构建和谐东丽两大历史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市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民计民生为根本,积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2亿元,同比增长23.8%;三级财政收入71.17亿元,同比增长34.6%;农民人均纯收入11556元,同比增长10.5%。
一、区域规划科学合理,为我区率先发展提供了保障。
去年,天津市批复了东丽区总体规划,把我区今后的发展定位为:东丽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区。总体规划确定了“53683”的城市架构和产业布局(即东丽中心城区、华明新城区、军粮城新城区、金钟新城区、新立新城区5个生态宜居城区,临空产业区、泰达西区、高新技术产业区3个市级功能区,东丽经济开发区、军粮城工业园区、华明工业园区、金钟工业园区、滨海重机工业园、航空产业配套区6个区级功能区,航空城国际物流中心、东丽湖商务会展及休闲旅游中心、海河中游中央国际服务区、智慧城城市副中心、新立街、军粮城街、金钟街、航港物流中心8个服务业中心,滨海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滨海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和华明宅基地复垦设施农业示范区3个农业园区),新增工业发展空间20平方公里、服务业发展空间14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突出了我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是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功能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同时拥有民航大学、滨海国际机场和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项目的独特优势,彰显了区域发展特色。目前,滨海新区的泰达西区等四大功能区都坐落在东丽区内,我们依托空港物流加工区和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项目在我区建设的优势,正启动实施航空产业配套区建设,引进了贵州航天精工等项目;围绕与泰达西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接,加快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先进制造业,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机遇,初步形成产业发展优势。
我区充分利用地处滨海新区的优势,坚持把打造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作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以承接滨海新区产业幅射和带动为目标,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工业强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使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提升,初步形成了机械设备制造、汽车部件、现代冶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生物医药六个优势产业和航空航天潜力产业,规模效益和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东丽开发区、军粮城工业园区、华明工业园区、大毕庄工业园区、金桥工业园区已形成规模,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商务商贸区建设,华明商务商贸区、新立商务商贸区正加快落实迪卡浓、宜家家居、红星美凯龙等商务商贸项目,商务商贸产业得到提升。天津滨海钢铁市场、国际轻工商贸城等相继建成运营,全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东丽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整合物流资源,努力培育钢铁、商贸、航港三大特色物流产业,安达集团和大无缝物流公司等9家物流企业进入国家级和市级百强。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东丽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不断加大支持、引导和规范力度,实施“双百”战略,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积极打造百亿集团和百年品牌,涌现出“应大”、“富士达”等知名民营企业。滨海都市型农业稳步推进,花卉、食用菌、观赏鱼等特色产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主导,以大顺园林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建设形成规模,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三、深入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东丽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实施“科技兴区”战略,以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紧密结合为主题,将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突出抓好改善区域科技发展环境等重点科技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从抓规划入手,强化科技工作,编制了《东丽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东丽区科技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数字东丽”总体框架与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奖励、科技成果研究及推广的奖励政策,为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成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全区的技术创新、技术市场渐趋活跃。建立了区信息化生产力促进分中心,开通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子政务交互式办公系统,实现了科技信息中心“三网合一”,积极扶持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孵化和担保服务的中介组织,使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人才、政策、投资、服务等要素的迅速积累与结合,大大增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我区科技进步监测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三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天津市各区县前列。
四、实施快速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我区根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大城市近郊区的特点,积极探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坚持走中心城区、新市镇和功能区协调发展的城市化路子,探索出了宅基地换房、城中村改造、依托大项目有序撤村三条城市化建设途径。华明示范镇成功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展示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目前,以张贵庄中心区及华明、军粮城、新立、金钟四个新市镇、东丽湖温泉渡假旅游区、东丽经济开发区和街乡功能区为支撑的津滨新城区架构已经形成。区域内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商业、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保证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交通便捷。京山、北环铁路枢纽东西横穿全境;津塘公路、京津塘高速、津滨高速、外环线、杨北公路等十余条公路构成经纬;地铁、高架轻轨的贯通更加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天津港紧邻我区的东端,海河、金钟河位居我区南北两侧,拥有5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坐落在区内,多功能的立体交通网络,拉近了我们与各位朋友之间的距离。
五、不断改善民计民生,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
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我区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建立农民就业增收和家庭财产持续增长机制,积极打造拥有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创建充分就业区为目标,积极打造“薪金”农民。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安置工作,完善了村级就业服务网络。加强与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西区等经济功能区和大企业的合作,与210家规模企业建立就业联盟。发挥就业培训基地作用,为企业开展定单式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落实48小时就业承诺,使有就业愿望的农民得到了充分就业。每年区财政用于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企业吸纳劳动力等的专项支出达400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政策性优惠形成的资产,以股份方式量化给享有资格的村民,实现村民变股民,资产变股本,积极打造“股金”农民。截止目前,全区已有5个村完成了改制,成立了股份制公司,股份分红和职工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把提高资产回报收益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积极打造“租金”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被征地农民无偿建设一定面积的出租型住宅、标准厂房或商业设施,通过对外出租增加了村民的租金收入。建立“三五五”保障制度,积极打造“保障金”农民。截至目前,已为全区44个村的5.8万被征地农民落实了社会保障,切实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我们从2007年6月份开始,为全区女55周岁、男60周岁农村退休人员每月发放180元的退养补助,目前有108个村的2.5万人享受,实现了与征地养老保障的有效衔接。同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对农村低保边缘户给予每人每月60元的补贴,将农村低保标准和农村合作医疗标准分别提高到260元和200元,提高了农村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和住院报销比例。每年区财政用于农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方面的投入达2.4亿元。
六、提高行政效能,服务环境更加优良。
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开展了行政审批大提速活动,全面缩短了审批时限;建立了行政审批全程代理服务、影响发展环境责任追究、企业举报直通车等服务制度,并对重点项目实行了筹办制、预审制、特事特办、一事一议,政务服务公开透明、方便快捷。优化了政策环境,先后完善了九项招商引资政策,出台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形成了亲商、爱商、富商的良好服务环境。
天津发展看滨海,滨海发展有东丽。目前,东丽区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发展前景广阔。座的各位都是各地区民营科技促进会的领导,在此真诚希望我们大家加强交流与合作,也欢迎大家介绍有意到滨海新区发展的企业来东丽投资兴业,共赢发展,共创美好的明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