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的历史渊源

家乡区县: 阳江市江城区

   阳江之名来源于“漠阳江”,而漠阳江起名又源阳“莫阳”,阳江最早叫“莫阳”,为什么呢?因为阳江古时候属于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古越语中,“牛”为“莫”,(阳江现在称“牛”还叫“牛么”);“羊”越语为“阳”,和太阳的“阳”。“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这说明古代的阳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江边现有一村,叫牛场村。这条江在莫阳,故此叫漠阳江。中国古代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曰阴,山南水北曰阳,我们阳江在江之北,所以叫阳江。

  阳江作为古高凉县、郡的治所,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阳江”还只是个地域概念,未有具体的城市存在。宋代以前的阳江,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也不过是一个地形相对高起来的山坡或土墩而已。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阳江正式始为阳江县。宋绍圣四年(1097年)知州丁琏(番禺人)依鼍山(现在江城第一小学周围)筑起一座土城,这就是阳江城的老祖宗。长期以来,阳江的治地中心都在鼍山脚下,因此阳江又称鼍城。

  距今1万年以前,阳江就已经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岭南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两阳(指阳江、阳春,下同)初属其中的南海郡。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新设合浦郡高凉县,治所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另一说在麻汕上塘村)。高凉县包括今阳江市、恩平市西部、茂名、高州、电白、化州、吴川和罗定的部分地方。

  东汉末,两阳属东吴统治范围。公元220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将高凉县从合浦郡分出,设高凉郡,由广州管辖。公元527年(南梁大通元年)高凉郡从广州分出,与杜陵郡、宁康郡、阳春郡等合设为高州。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区(从公元527年至649年),辖今阳江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隋政权把安宁县、高凉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阳江县。在原阳春郡中设阳春县。阳江县、阳春县从此得名。

  公元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阳江县、西平县、阳春县、杜陵县等从高州分出,建为恩州,属广州都督府管辖。恩州州治在阳江,从贞观年间唐太宗时建恩州起至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撤除恩州止,两阳被称呼为恩州达719年。此后两阳归肇庆府管辖。

  公元1867年(清同治六年)阳江县升格为直隶州,下辖阳春、开平、恩平等县。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阳江直隶州改为直隶厅。公元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阳江直隶厅再改为直隶州。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撤除州府,复设阳江县、阳春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江、阳春属江门粤中专区;1953年改属粤西行署;1956年改属湛江专区;1958年冬,合阳江县、阳春县为两阳县;1961年复分为阳江县、阳春县。1983年9月为江门市属县。1988年2月10日,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新建为阳江市,属地级市建制。

绞肉机(2014-10-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