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人民的好公仆—柴生芳

家乡区县: 甘肃省临洮县

(一)简介:

       “做点实事”,他从未忘记初心

        2002年10月,在日本求学5年的柴生芳谢绝了神户大学的高薪挽留,踏上了回国的旅途。那时,他已经拿到了神户大学艺术史学硕士和文化结构博士学位。对于此番归来,何去何从,他心中做好了打算。

但是,就在他刚下飞机时,考验又来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几家公司派了“说客”将柴生芳堵在机场,都想将他纳入自己麾下。优越的办公环境、丰厚的报酬、令人艳羡的福利……对于一个西部贫苦家庭出生的人而言,其中的“诱惑”不言而喻。

然而,柴生芳婉拒了。原因很简单,他要回去,回到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

为什么这样选择?这个问题几乎挂在每一个认识柴生芳的人心中。

后来当柴生芳成为定西市安定区副区长时,他的秘书也曾用同样的问题问他。

柴生芳说,甘肃是他的家乡,而基层虽然辛苦,但是干的事比较实在。

做点实事。

这个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树立的人生信念,如同一根轴贯穿了柴生芳往后的23年。以后,无论身在哪里,他都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抱着这份“初心”,柴生芳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回到仍属于西部经济落后省份的家乡,更选择了将实事“做”在最为贫穷的地方,最为需要的地方——“贫困苦瘠甲天下”的定西。

2006年4月,柴生芳在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的工作岗位上主动请缨到定西市陇西县工作。此时,经过在有“炼丹炉”之称的调研处3年多时间的“热身”,柴生芳已经练就了从政的“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

正如一直与他在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共事的韩纲所说的,他在这里学会了怎样将党的政策方针与甘肃省情结合起来,也学会了如何站在全省的角度去谋划工作。

(二)柴生芳的逝去
        如果,如果,他肯为自己考虑一点;如果,如果,他对自己的时间不要那么吝啬;如果,如果,他没有那么劳累……或许就不会因为睡眠重度呼吸暂停综合症,过早离开人世。

此前10天,他在北京出差时,已被查出患有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他怕耽误时间,连病历都没来得及拿,就赶回了临洮,更别说到医院去治疗了。

他记得临洮县87%的村子的村情地形;记得给老伴过世、儿子吸毒,家境困难的洮阳镇北关社区上访户梁秀莲送去1万元救助金;记得给苟家山村村民龚彩琴家被冻皴裂了脸的娃娃买来抹脸油,就是忘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他可以花三四个小时,耐心地为来访群众纾解心中的不满,可以在深山沟中跑一整天,挨家挨户关心贫困户的生活,可以钻研学习至夜深人静,就是腾不出来一个小时去医院诊治。

      那天,由于晚上开会开到1点多,太过劳累,没有回家睡觉,躺在办公室里睡着了。第二天当秘书敲门时迟迟不见身影,推门发现他也逝去。
       生前,他是群众口里“焦裕禄”式的好县长,是同事们眼中“高速旋转的陀螺”,是亲人心中的“船长”。

    离去,他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人民的公仆,没有走远。 

执著了的形状(2014-10-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