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湖北团风有很多特产,让我一一介绍给大家吧!
1、淋山河辣椒
淋山河辣椒主要产于淋山河谢河的赵方园新屋湾和刘家街一带。这种辣椒别具特色,辣度适中,辣中带甜,个大色红,肉厚籽少,鲜脆可口,内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有开胃增食之功,贯通血脉之效。株高70-80厘米,分枝部位低,单个辣椒平均鲜重28.43克、肉厚4.7毫米,10多个至20多个就有500克。最高亩产达725公斤。
谢河辣椒种植历史久远,从清代至今,农民就世代相传的栽培技术,故能长期保质其优良种性。但此辣椒具有地域选择性,移植它处易变种。
2、团风射干
团风射干是一种草本植物,主要成份有野鸢尾苷、鸢尾苷黄酮。团风射干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肿的药用价值,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主要分布于团风县贾庙、杜皮,但店三乡镇。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178号文件,经审查合格,批准团风射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团风射干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主要分布在但店镇、贾庙乡、杜皮乡。为了促进团风射干产业健康发展,引导药农规范种植,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县质监局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大户,通过大户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3、团风苦荆茶
团风苦荆茶是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的特产。苦荆茶因其味苦而树形又形似荆刺得名,具有提神醒脑、清火明目、消肿利尿、降压消食等功能,对于治疗肠炎腹泻、痢疾等肠胃病有明显效果。
苦荆茶因其味苦而树形又形似荆刺得名,它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其中包括硒和锗两种抗癌微量元素。具有提神醒脑、清火明目、消肿利尿、降压消食等功能,对于治疗肠炎腹泻、痢疾等肠胃病有明显效果。1977年,经湖北省植物研究所验证,苦荆茶系“猫儿刺树”变种。这种茶树高者3米,矮者1米多,分枝部位很低,主枝不明,全株呈塔形,叶片宽大深绿,有蜡质层,多角形的叶缘上生有3-4对小刺。苦荆茶的制作与一般茶叶相同,汤味苦,但饮之先苦后甘,回味清新爽润,同时极耐冲泡,一两片叶即可总冲泡一天,三天后仍有苦味。
苦荆茶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团风县境内。400多年前,李时珍在大别山脉南麓的大崎山发现一味有趣的药茶,味道极苦,而山民们用它治疗肠炎腹泻、痢疾等肠胃病却"茶到病除",《本草纲目》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微苦、凉、无毒,浸酒、补腰脚令健,叶皮同用"。这味药茶就是团风苦荆茶,是一种稀有名贵特产的植物品种。
4、团风荸荠
团风荸荠是团风县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团风荸荠栽培历史悠久,据可考证的史志文献记载,团风栽培荸荠有400年以上的历史。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的《黄冈县志物产篇》,光绪九年(公元1884年)的《黄州府志物产篇》均对其作了准确文字记录。
长期以来,在黄冈至今流传着“黄州的萝卜、巴河的藕,团风的荸荠、红安的苕”的名优土特产俗语,还保留初春时节用荸荠、甘蔗和茅草根煎水预防脑膜炎和感冒的习俗。
荸荠在团风方言中为“勃脐(音:bo qi)”,源于明朝的《救荒本草》。顾名思义,它是荒年的救命食物。解放前,团风荸荠的种植以农家小田分散种植方式为主,市场流通极少。解放后,人们对荸荠的食用性、药用性和特色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加之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大田栽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增加,品质明显提高,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团风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探索团风荸荠高产、优质的途径。通过不懈地努力,团风荸荠唱响了团风的特色,已分别于2000年被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鄂荠1号” 、2008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合格证书”、2009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团风荸荠”于2011年4月14日通过省级地方标准审定,成为全省至今唯一的荸荠认定品种、第一个对荸荠实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第一个荸荠省级地方标准。
团风荸荠球茎皮薄、色泽鲜艳呈棕红色、扁园形,肉白、甜脆、少渣,脐部平且开裂少。荸荠既可当水果鲜食,又可作蔬菜,做成美味佳肴,如拔丝荸荠、荸荠猪肚粥、荸荠红烧肉、荸荠肉丸汤、荸荠水饺等别有风味。荸荠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荸荠英,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能降血压。因此,荸荠具有清热化痰、消渴生津、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之功效,长期食用有排毒养颜功能。
5、罗非鱼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目前在中国属少数鱼族,但它邓是一个前景辉煌的鱼族。英山县地热站与有关单位合作,将生物遗传工程在它身上进行科学试验,利用人工控制性别,使其雌雄互传,获得成功。罗非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非鱼属,该属有六百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十五种。罗非鱼最早于一九四六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台湾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一九五七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引进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一九七二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一九七九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据统计,到一九八四年止,英山已向全国各地提供罗非鱼种一千二百万尾,其中不仅有生产鱼,也有科研用鱼。
(1)罗非鱼的特点:罗非鱼食性杂,容易饲养,饵料来源丰富,生长快。当年的鱼苗,当年就可以长到五至八两。同时,它抗病能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病。它适应性强,各种水域都能生长。此鱼性周期短,在温泉的条件下,一年能繁殖四到六次。再者此鱼不同于“四大家鱼”,其鱼卵的孵化是在雌鱼的口腔内进行,孵出仔鱼放出口外,若遇敌兽,雌鱼即将仔鱼吸入口腔内遁去,爱子心何其切也!除此之外,还具有雄鱼生长快于雌鱼的特点。但唯一的弱点就是不耐低温,当水温低于12℃时,就危及到罗非鱼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湖北境内,温泉就成了它冬季最理想的栖身之地。
(2)罗非鱼的营养价值: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人说,“鳜鱼的肉,鲫鱼的汤,喝了此汤精神爽。”日本称这种鱼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z_fanny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