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曹操高陵

家乡区县: 安阳县

曹操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区西北16公里处的西高穴村,该村西依太行,北临漳河,行政上隶属于安阳县安丰乡。

一、发掘起因

1998年春,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砖厂取土时发现了后赵时期大仆卿附马都尉勃海赵安县鲁潜墓志。墓主人鲁潜死于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墓志详细记载了鲁潜墓与魏武帝陵的相对位置。墓志以高决桥(今安阳县高穴村西北)为坐标,西行1420步,再南下170步便至魏武帝陵西北角。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曹操墓位置最早和最具体的记载。自鲁潜墓志发现之后,不少学者写了曹操墓应该在这一带的文章,盗墓分子开始到安阳县安丰乡一带进行窥探。由于这里地处两省交界处,行政管理难度很大,文物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2006年初,在安丰乡西高穴村,盗墓贼炸出一大墓洞,引起当地领导高度重视,安丰乡领导立即安排西高穴村干部对墓穴进行回填,并安排安丰乡派出所加强巡护。为摸清墓葬的性质,安阳县安排县文物工作队于2008年秋冬季对大墓进行了先期钻探,初步探明其位置,并多次邀请省文物考古专家实地考察,专家经过勘测初步鉴定为东汉晚期大型墓葬。由于该墓葬地处偏僻,古墓屡屡被盗,2008年12月份,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安阳县委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该墓葬的两个墓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二、发掘过程

2008年12月6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进驻西高穴村,正式对西高穴大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09年4月6日,经过几个月的考古发掘,理清了两座墓的平面形状和尺寸。出于记录的需要,考古队将位于北侧的“菜刀形”墓编为一号墓,将南侧的“甲”字形墓编为二号墓。考虑到两座墓葬的规模宏大、规格较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考古发掘论证会。会议确认两个大墓之中先行发掘二号墓。随后,搭建了发掘保护棚,将一号墓和二号墓置于棚内,以保证文物的安全。6月4日,二号墓墓道发掘结束。9月25日,在前室的前部发掘出了一具人头骨、几件陶器、铁器和精美的鱼鳞状铁铠甲。11月6日,考古队员在墓葬的前室中清理淤土,发现一个残断的石牌上半个“魏”字。11月11日,发现了“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数日以后,又发现了两个人头骨和一些零碎的肢骨。经过考古队一年的辛勤工作,二号墓发掘完毕,曹操高陵的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考古发掘得到了安阳市、安阳县的大力支持。中共安阳市委书记张广智,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笑东,中共安阳县委书记张保香,安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慧前等领导多次亲临考古发掘现场,实地指导工作,定期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多次组织召开相关会议,专题研究曹操高陵发掘保护工作。

随着出土文物的发现和发掘工作的深人,安阳县本着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先后邀请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徐光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满仓,河南大学教授、秦汉史专家朱绍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研究室主任朱岩石,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韩国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雍等国内知名考古专家和学者,分别于2009年4月6日、6月24日、11月19日、12月13日,召开了四次高规格的专家论证会,研究发掘保护方案,对大墓进行科学论证。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初步判定该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曹操高陵。

2009年12月27日,经国家文物局同意,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布了此项考古成果和专家认定曹操墓的六大依据。

三、出土文物

二号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二号墓出土时比较完整、无需修复的文物共250件左右,如果加上陶器、铁器和独立存在的“画像石”,目前登记在册的劫余文物不下400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链、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62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二号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薄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饮酒人”等文字,堪称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

四、专家论证

有关专家对这次考古发现进行了多次论证,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其六大依据为:

首先,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其次,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大仆卿附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在这座墓葬中也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五、开发与保护

曹操高陵的发现是安阳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在2009年12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针对曹操高陵保护与开发,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笑东向公众进行了说明介绍。

借助学术交流平台和媒体,深入宣传曹操高陵的价值,宣传安阳在曹魏文化、建安文化和三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曹操高陵的考古成果和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安阳市人民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把曹操高陵开发好、保护好。

继续配合、支持专家学者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继续做好墓葬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发掘,搞清曹操高陵及其周边的范围和遗址布局。同时切实保护好出土文物,尽快追缴被盗文物,组织有关专家对出土文物进行科学的修复和深入研究,为曹操高陵下一步的规划、保护和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安阳市文物管理部门和安阳县政府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指导下,将尽快启动曹操高陵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邀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对保护规划的编制进行认真研讨,确保规划的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使这一重要的文物遗址得到完整的、科学的保护与展示。

积极改善周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集保护、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曹操高陵博物馆,最终将曹操高陵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考古研究基地、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鉴于曹操高陵在全国文物界的地位和影响,积极做好曹操高陵直接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

六、社会关注

曹操高陵考古确认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相关质疑:曹操高陵为何没有出土墓志?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都是从盗墓者手中获得的吗?确认曹操高陵证据何在?

针对有关疑问,2009年12月31日下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郑州举行了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从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人骨鉴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介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2010年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团一行12人赶赴安阳考察这一备受争议的大墓。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亲自带队,两位副所长白云翔和陈星灿参加了考察。考察团成员中,有多位从事汉魏时期考古研究的专家。1月13日,西高穴大墓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9年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月1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召开“曹操高陵”公共考古论坛,多位不同学科的专家分别从各自领域向公众和媒体解释了考古推断过程并得出结论,安阳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高陵”。

2010年4月2日至3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两会会长及相关专家在河南安阳召开联席会议。会上,文献史学家一致认为考古专家关于西高穴二号墓为曹操高陵的定性准确、判断正确。

2010年6月11日,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6月12日,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联手河南省相关单位以河南安阳西高穴村曹操高陵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为主要内容,推出《中国记忆—6•12中国文化遗产日》大型电视直播节目。中国网络电视台、河南卫视和香港、台湾等有关电视台同步播出。

2010年8月21日,在苏州召开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有学者称,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行为。对此,社科院专家回应了相关质疑。国家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称,到目前为止,质疑不会影响之前的官方认定。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士透露,曹操墓已正式申请纳入国家级文保单位,正在等待评选。

张璐(2014-10-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