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被列为内蒙东部区重点足球基地

家乡区县: 赤峰市红山区

今年7月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上海出席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时,了解到中学生体质状况下降很严重。8月初,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调研时,刘延东在各项讲话中着重谈到足球运动在国家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传达了习近平主席对足球运动发展的批示,得到了我区相关领导积极的响应。随后组织了全区足球运动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士,参加了自治区和教育厅两个足球调研活动。9月4日,在国务院组织召开的专题会上,国家体育总局蔡振华宣布了全国5个足球试点城市和1个足球试点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榜上有名。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内蒙古被列为足球改革试点省份的消息一出,即在我市体育界、教育界、足球界强烈反响。让我们听一听来自官方、民间都有那些声音吧!

市体育局:我市被列为内蒙东部区

重点足球基地

记者在赤峰市体育局了解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主要领导几次组织召开足球改革工作会议。我市还被自治区体育局列为东部地区重点足球基地。根据部署,市体育局率先行动,一方面着手制定三年发展战略和规划,一方面着手开展教练员培训和即将陆续进行的几场重要比赛。

根据我市足球事业发展实际,市体育局制定了足球发展五大战略,即:基地建设、校园普及、后备人才、专业培养、联赛引领。到2017年,我市足球发展的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位于自治区前列,基本建成与祖国北疆亮丽城市相适应的足球强市。力争在2017年前,在市中心建设1个自治区级示范性足球训练培训基地,建设1个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基地,每个旗县区至少配备1个标准化足球场,每个学校都有1个足球场,社区、企业等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或改造标准、三人制、五人制、七人制笼式足球活动场地。同时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校园足球普及工作,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覆盖。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引进专业人才,聘请优秀教练员,加强对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完善幼儿——小学——中学——专业队四级足球训练网络,建立足球后备人才梯队,大力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三年内每个旗县必须成立1支青少年男女足球队,建设1个足球后备人才基地,建设4个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市形成5000人以上的优秀青少年人才储备。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和全市成年人足球联赛,积极引进和承办高水平的足球赛事,创建“园长杯——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四级竞赛体系,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推动我市足球运动快速发展。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治区被列为足球改革试点省份,我市又被列为东部区重点足球基地,对于我市足球项目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在场地建设、人才培养、体制完善等方面做好工作,加快构建我市足球运动体系,重点突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努力打造具有赤峰特色的足球运动品牌。下一步市委、市政府还要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研究足球改革全面工作。

市教育局:

校园足球明年正式列入课程

记者采访到了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科长李宏军,他说,“当务之急就是动起来!”

李宏军科长介绍,全区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600所,赤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量为114所,其中小学85所,初中29所,涉及各旗县区。这一比例,是按照全市人口数、学生数划分的,高中由自治区评定。谈及我市校园足球运动的动向,李宏军告诉记者,“抓好试点学校,明年正式列入足球课程。未来,学生除了体育课外,要上一节专门的足球课。”

但李宏军坦言,青少年足球运动是我市的短板,近五六年来未开展过校园足球活动。主要原因是足球教育资源明显欠缺,教练员师资严重不足。其次是受训练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开展起来有难度。李宏军还提到一个现象,就是足球属于对抗性运动,学校和家长考虑到意外伤害等因素,很少有学校足球队开展活动。下一步,这一瓶颈或将由政府统筹纳入保险范畴。

“按照课程标准,我市需要2700名体育教师,现在只有2200名,这其中学过足球专业的只有六七十人。下一步,要在试点学校补充足球专职教师,聘用临时教练员。”李宏军说,对于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后备人才,高技能人才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教练员队伍要规范、科学,接下来足球改革试点中的一系列措施,将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我市发展青少年足球还面临着很多难题,但是记者在采访中还是感觉到了来自“大后方”的动力,那就是专项资金的补充。据了解,政府专项资金、体彩福利金、社会捐赠等各类资金的投入,必将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真正的改变。

对于如何“孕育”校园足球运动的土壤,李宏军表示,详细的计划正在编制中,摸清究竟需要的场地,匹配好相关器材后,下一步就要开始训练。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打基础、培养踢球的苗子开展。

“目前,正在草拟相关的政策规划,改革试点中的一些措施将参照自治区的标准,争取尽快报市政府审查,论证通过后,具体举措有望在下个月出炉。”李宏军说,前期要尽快编制教材,列入课程表。要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校园设置有关游戏、活动等,包括幼儿园。

同时,他还透露说,本月中旬召开完全市动员大会后,相关的配套性政策将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届时,足球知识培训讲座、青少年足球赛事等活动将相继启动。

市足协:业余球队寻觅用武之地

记者在赤峰市足球协会了解到,赤峰目前有22支业余足球队,注册会员560人,在群众足球事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人员基础和发展空间。

市足协秘书长王建民告诉记者,内蒙古成为全国第一个足球改革试点省区的消息一出,业内为之一振。“近些天,我接到了不少同行的电话,特别是一位正在呼市培训的师兄,多次询问赤峰参加培训的情况,我告诉他,目前‘天时’、‘地利’、‘人和’均已具备,只欠政府扶持的‘东风’。”王建民说,此次改革试点就是一次发展机遇,足协希望借此“东风”将众多俱乐部进行资源整合,在全民健身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普及参与度,进而将优质资源贡献给社会。

他说,赤峰业余足球队水平处在自治区中上游,除坚持举办了21年的“爱好者杯”足球赛事外,近年来还开展了四届春、秋季足球联赛,不少队员曾多次被抽调代表赤峰参加赛事。如今,高水平的教练上不了岗,许多技术全面的人才希望业余足球走向职业化。

据了解,现阶段,市足协有专业人才10人,年龄均在45岁至50岁,这些人既是足球专业人才,也参加过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另有部分权威人士分布在城区个别中小学,在足球俱乐部中,还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全面的球员,但受人才老龄化严重,年轻后辈人才断档等因素影响,导致开展工作较为艰难。

“目前,政策上对足协的扶持在场地、资金方面已经开始突显,唯独没感觉到压力,期待尽快有用武之地。”王建民说。

球迷:草根足球“心气高”

朱学志是松山区博爱足球俱乐部的一名队员,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接触足球,至今已有30年之久,而他所在的球队成立于18年前,是赤峰第一家俱乐部。多年来的坚持只是因为热爱,锻炼身体。

“每个俱乐部的管理制度、人员构成都不一样,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参与,如果能够做出点成绩,也是民间体育人希望看到的。”朱学志说,为了能够和其他球队交流活动,大家都非常期待举办赛事,但因为缺少场地、活动经费,又不得不到处去协调场地,拉赞助。“这些年,我的一些有钱的哥们儿没少给我们支持,这种赞助是没有商业回报的,就是玩。希望以后我们不用为了场地和经费而苦恼。”朱学志说,足球改革试点,让草根队员看了了希望,在国家的重视下,政府的支持关注下,各方同心协力共同参与,定将迎来业余足球发展的曙光。同时他也憧憬着,业余球队有机会站在专业的赛场,能义务走进校园为孩子做点事。

担任着赤峰四中女足教练员的红山区业余体校校长李显超说,只要比赛成绩好,足球特长生的成才出路是比较畅通的。他今年带的6名高三毕业生,全部进入了理想大学,相对于普文、普理,文化课分数低很多。现在最难的是选才范围不够广,一些足球苗子被扼杀在摇篮里,家长受传统观念制约,不愿意让子女选择足球。因此,足球改革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是一个系统工程。

高媛(2014-10-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