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美食攻略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 ,江苏省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宿州,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3] 。
徐州有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云龙湖、云龙山、彭祖园、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刘邦、孙权、李煜等历史名人。
而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古城徐州的各种地方特色美食~
吃货们~沸腾吧~
羊方藏鱼
中国古典菜中,“羊方藏鱼”,被称为中国第一名菜,至今已有4300年历史。“羊方藏鱼”这道最古老的名菜至今在徐州一些饭馆中流传,有人把它做成熟食品。“羊方藏鱼”现代也叫套菜、二套菜,其做法是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加上调料同烹,蒸炖皆可,其味鲜美无比。因为鱼鲜羊鲜合成一体,其味更鲜美。
烙馍
烙馍luǒ mō。
烙馍用未发酵的面烙成,厚约0.1厘米,直径约30厘米,吃到嘴里柔韧、有嚼头。烙馍作为一种徐州特有的面食,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帅并与徐昂与作战,为了能让行军途中的战士吃上一顿饱饭,徐州的老百姓急中生智,发明了一种极简介快速又方便实惠的面食—烙馍。从此刘邦得到民心支持,刘邦军队士气大增,为他们作战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直径尺余的乌黑的铁鏊子(必须是铁质凸形),用木柴火烧(必须是木柴,火温较高,这样烧制的食物味道比较醇厚,火苗稳定,温度易控制),大小均匀的一个个面团用一根枣核式的擀面杖“捋捋摸摸”成面皮(形如20-30cm的圆形“馄饨皮”),在鏊子上加热,用一根扁竹劈子(竹批子,必须是竹子做的,内有水分,可耐高温,光滑不变形)反正面。温热柔软,筋道有嚼劲,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密封,因干燥易于保存长久,最长能达半个月(当然基本上都是当晚吃完,一般三口之家一顿饭就一两斤烙馍,也有外地游客带走作为特产的,便宜又特色,还容易保存,但要注意密封,烙馍有少许水分,风干就不好吃了)。
特点:温时柔软,冷时干硬,软柔劲道,薄而有韧性,不容易破损,可以搭配各种干、湿食材卷着吃,泡汤吃,可透光,透光度低。
铁鏊子烙,柴火等加热是烙馍出现面香味的的要素。纯的烙馍才是烙馍。
小儿酥糖
徐州特产小儿酥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传统食品,其特点是“香、酥、甜”三性具备,是老少皆宜之佳品,现经制糖技师的挖掘整理,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之重新问世。
楚汉时期,虞姬爱吃甜食,霸王项羽为博得红颜一笑,四处寻找。一日偶遇金氏老汉,老汉奉送一物。此物入口即酥,甜而不腻,虞姬吃后开怀大笑,赞不绝口。后来此物被封为“贡糖”,也就是今天的小孩酥糖。
地锅
源自徐州农家传统烹饪方法,深受人们喜爱。将鸡、鱼等置于铁锅之中,在土配制成的锅灶上用木柴烧熟,待到沸锅时将面饼贴于锅沿同煮。食之汤浓饼酥。
地锅的做法是铁锅底焖上浓汁淋漓的菜头,锅边上再贴上香香的锅贴。不同的地锅就是菜底不一样。 比如仔鸡地锅,味道果真香浓到几乎成仙的地步。红色的小辣椒干和剁成小块的仔鸡翻炒,待仔鸡入味后,焖煮出浓浓的汁来,烫烫的铁锅壁贴着长条的锅贴(有粗粮和细粮两种),等吃完仔鸡,就把锅贴推下锅,沾着香辣的浓汁享用。
地锅菜饼采用各种杂面,多种野菜等材料,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地锅菜品以沂蒙山小公鸡和微山湖鲜鱼及新鲜青菜等为主要原料,营养丰富。
地锅鸡最大的特点是,它不只是菜,还有饭——锅饼。为了推荐我最爱的这道菜,还特意向我妈咨询了一下做法。地锅鸡里的饼不像蒸馒头一样要放发酵粉,直接做成死面饼就行,分成一个个的小剂子,用手压扁,看个人的喜好,捏成大小厚薄适度的面饼,直接贴在锅的周围,饼的一半要浸在汤汁里。像我这种口味重的,都是让我妈把饼全浸在汤汁里,菜成了之后,精华全在饼上,这样香味更浓,更让人有食欲。等菜上桌之后,汤汁都被面饼吸收了,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软滑与干香并存。在除夕夜,地锅鸡一般都是在最后才上桌,一方面,它有饭有菜,容易饱肚,吃了它,别的菜就吃不下了,另一方面,等大家酒喝足了,话说够了,食欲就又上来了。这个时候,把地锅鸡端上来,正好饱了大家的口福。饭店里的地锅鸡一般都是只放鸡肉,如果自己喜欢,也可以把土豆、香菇之类的蔬菜加进去,这样吃起来,又别有一番滋味。
饣它 汤
饣它汤(同“啥”汤)徐州人早餐爱喝的一种鲜汤。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饣它汤”使用野鸡和稷米同澳而制成的汤,其味美可口。
啥汤的名字,传为清高宗御赐。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雉羹,他问厨师,学着徐州人问道:“这是啥汤?”他灵机一动,就随手画了一个食字和它字,意思便是吃它,并随口说:“啥汤。”啥汤的叫法便一直流传了下来。事后不久,乾隆传诏:封砀山啥汤为“天下第一羹”。至今,美誉盛行,大为人们的热爱和赞赏!
此小吃名字无人能写,有写作潵汤,撒汤,也有写作糁(当地方言读)sá汤,一种传统名吃,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很多地方,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问当地人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当地人也叫它“啥”汤。糁汤尤其以砀山、临沂、济宁、徐州、济南、枣庄、阜阳、淮北、蚌埠、宿州等地为佳。
沛县狗肉
其他地方吃到的丰沛鼋汁狗肉都是冷冻的,只有在丰沛当地才能吃上正宗的狗肉。尤其是刚煮出锅的热狗肉,味道绝对鲜美。据《本草纲目》记载,狗肉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的功效,可治脾肾气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等。
蝴蝶馓子
徐州的蝴蝶馓子以其香脆、咸谈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徐州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在他的《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
水调面团:特制粉25千克 精细盐500克
炸制油:芝麻油、花生油各7.5千克。
制作方法
1.制水调面团:把盐用水充分溶解后,加入面粉拌和,然后将面团充分捣制,一般不少于20分钟,使面团具有良好的韧性。不调韧性面团制成后把它平摊在操作台上,由边缘逐步向中心划开。用双手把划开的面团粗条在操作台上揉搓成5毫米直径的细长圆条,边揉搓边逐层盘入放有花生油的磁盆内(每层之间必须涂油,防止粘条),条盘放好后必须放置2小时后才可绕条炸制。
2.绕条炸制:待盘条回饧后,以右手执条边拉边绕排列左手四指上,绕时左手四指伸直,用大拇指按住条头,绕7~8圈,再以右手伸入条圈中,两手四指并拢抻拉面条,使绕条延伸至原长2倍,再腾出右手用2支筷子叉住左手上的绕条绷紧,然后双手各执1支筷子放入油锅炸制,油温一般在220℃左右。入锅片刻用筷将绕条叠制成扇状,再取下竹筷。也可以使1支筷子翻转180°绕成长卷状。还可以用不同手法制成梳型、花朵型、帚型等。油馓成型后要在油锅内翻动,使色泽均匀一致。待炸至金黄色出锅沥油。
质量标准
形态:馓条整齐,无明显搭头,无并条。
条泽:金黄色。
组织:断面有孔,无面块,无杂质。
口味:香味纯正,酥脆爽口。
盐豆
盐豆,亦称盐豆子,是徐州家制风味的名品。臭中有香,回味无穷是它的风味特色。采用当年收获的黄豆为主要原料,经清洗、泡浸、煮制成熟、发醇培菌、加料拌味、晾晒至干、密封储存等工序制成,整个过程约需10天的时间。由于制作工艺精细,其成品色泽黑红.
质地脆嫩,味道咸鲜香辣,是佐餐下酒的开胃菜。每家每户,在冬闲时,用自家地里收获的黄豆,腌制出辣嫩可口的小菜。"看着红,吃着香,一顿不吃馋的慌。"这是当地人们对盐豆的赞誉。
牛蒡
徐州还有一样宝贝——牛蒡。牛蒡本是药材,但是作为食材,同样让人爱不释口。其中,我最爱的就是牛蒡炒鸡蛋。把牛蒡削去外皮,切成丝,放进锅里炒软之后,浇入鸡蛋液,等鸡蛋凝固了就能出锅。这道菜简单,容易操作,就连不怎么做饭的我也能做出来,虽然味道不是那么正宗。(只找到一张吃剩了的图片,足以证明它有多好吃~)
拔丝
今年年夜饭的时候,身为大厨的叔叔还做了一道拔丝山药,甜脆香酥,软嫩香甜。吃得时候还得趁热,夹块山药一拉,糖丝能拔一丈多远。入口之前一定要在凉开水碗里蘸一下,避免烫嘴。这道菜的重点在于,熬糖稀,但是对于我来说太难了,只能等到叔叔来了,才能大饱口福。
还等什么!快来徐州一尝彭城徐州的千古风味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