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聊城之魏氏熏鸡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聊城魏氏熏鸡,是山东聊城著名的汉族小吃,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是北关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创制,迄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当时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运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时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

1、魏氏熏鸡的起源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元至二十六年(1289年)中经聊城的会通河被凿为京杭运河的重要河段,历经明清两代,聊城得舟楫之利而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城内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百业兴隆,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江北一都会。

清乾隆年间,聊城城内的魏家扒鸡店所制做的扒鸡已被过往客商所青睐,为运河沿岸名吃。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魏家扒鸡店传人魏永泰老先生继承祖传扒鸡制作工艺,借鉴传统的熏烤方法,研制出了能够长时间保存的熏鸡。魏氏熏鸡自魏永泰老先生创始,经魏兆松、魏世德、魏金龙、魏立亭至魏更庆,已代代相传近二百年。当时过往客商竞相购买,用木箱成批运往京、津、江、浙等地。

明清两代,聊城城内东林、阳平、光岳、启文等书院林立,学风浓厚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魏永泰四世 孙魏金龙知书达理、重诺守信,承祖业发扬光大而至盛,邀名士雅意,为熏鸡店取名曰;龙胜斋;并请任聊城县知事陈庆蕃题写店名,一时传为佳话。

清宣统二年(1910年)因黄河决口,运河虽经疏浚仍被海运、铁路运输替代,又加之1938年日军侵占聊城,经济渐趋衰退,魏氏熏鸡逐 渐成为仅富户官家所能享受的美味。

1935年夏,老舍 先生偶然吃到此美味并为其取名“铁公鸡”。1965年,萧先生过聊城,朋友告诉他那是聊城龙胜斋制作的魏氏熏鸡, 是由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创制的,为继承和发扬我国烹饪文化遗产,同时为纪念老舍先生,萧先 生在1985年《中国烹饪》第三期著文呼吁保留这个雅号――“铁公鸡”

1947年,聊城解放后,魏氏熏鸡维持生产。

1956年,聊城县食品公司成立,熏鸡归食品公司生产经营。龙胜斋魏氏熏鸡店第五代传人魏立亭过渡为国营公司职工,专门负责制作熏鸡。

1984年,在魏立亭老人的指导下,龙 胜斋魏氏熏鸡店第六代传人魏更庆恢复个体经营,重新启用“龙胜斋”老字号,严格按祖传工艺,配合现代化 加工设备,经过十二道工序,配以十八种药香料制作熏鸡。

1998年,著名书画家、聊城师范学院副院长于茂阳先生重新题写了;龙胜斋 匾额。为纪念先祖魏永泰的创始之功,更为创名牌回报社会,龙胜斋魏氏熏鸡店先后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魏永泰;龙胜斋1;商标。不断提高产品包装水平,推出礼品袋、礼品箱和真空包装。

2、魏氏熏鸡的做工

魏氏熏鸡选料辅良,制作精细。熏鸡选取用外型丰满、肉多、肥、嫩、体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无病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再在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物,放入锯木(木屑)烟火上熏制而成。配料比例,视批量多少及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锯末以沙、柳、红松木最佳,并要掺入适量细土。在熏制中,要不断变动鸡的姿势,一般熏制3至4小时内呈栗色,手掐无弹性,涂上鸡油即成。在制作过程中狠抓选鸡、配料、烧煮、熏制四道工 序,优选一龄半左右无病本地家鸡,坚持料全、量足,按龄控制烧煮时间,熏出的成品不焦、不腻、清洁卫生。 严格的质量意识保证了龙胜斋魏氏熏鸡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的品质,形成了柔嫩骨酥,色鲜味美,入口余香深长的特色。

3、魏氏熏鸡的口味

经熏制的扒鸡,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可存放一年左右。这种熏鸡,形美柔嫩骨酥,色鲜味美,入口余香深长独特,四季皆宜食。即可下酒,又可佐茶。古往今来,过往聊城的商贾游客,无不争相购买。堪称上等美肴和馈赠佳品。

4、魏氏熏鸡小典故——聊城铁公鸡

铁公鸡”,是老舍先生对山东聊城魏氏熏鸡称呼这事要说到1935年。著名教授肖涤非在青岛收到一位在聊城任教的朋友寄来的包裹,打开来一看是4只做熟了的整鸡,然而,黑乎乎、瘦骨嶙峋,而且干巴巴的,怪不起眼。当时天气已热,这些熟鸡在邮寄途中又捂了多天,却没有变味。一天,老舍先生邀肖教授下馆子小酌,肖教授就把鸡带去交给堂倌切开装盘。谁知,那鸡一经切开装在盘中就大为改观了,不再显得那么黑、干、瘦得难看了,而是色泽光亮,香味扑鼻。老舍先生在品尝中直唤:“别有风味,生平未曾尝试。”他问肖教授这是什么鸡,肖教授说不出。老舍先生略一思索,便说:“这鸡的皮色黑里泛紫,还有点铁骨铮铮的样子,不是很像戏里那个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吗?干脆,就叫铁公鸡!”接着,又引申开来,从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说到铁铉铁汉子的故事,说道:“山东既然有这一名胜古迹,管它叫铁公鸡,不也就表明它是山东的特产了吗?”此事一时广为流传成佳话,聊城魏氏熏鸡也因此而被人们唤作“铁公鸡”了。1959年,肖涤非教授途经聊城,发现魏氏熏鸡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关门了,颇感遗憾。后来,他发表文章说:“希望恢复这一山东特产,也希望为纪念蜚声世界文坛的‘人民艺术家老舍,能够保留这个诨名—铁公鸡

5、魏氏熏鸡的荣誉

1935年,老舍先生于青岛会友时,偶然品尝了“龙胜斋魏氏熏鸡”,便为其另具一格的味道及铁骨铮铮的外形而赞叹不已,遂赠于“铁公鸡”的美誉。此后,聊城“铁公鸡”美名被广泛流传,成为“龙胜斋魏氏熏鸡”十分形象的别称。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店就受到了市政府及各新闻媒体的极大重视。市委领导曾先后多次在各报社、电视台记者及其他宣传人员的陪同下,到我店来视察采访,并分别在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及1984年的《市场信息》报头版头条播出报道。1991年广州商品交易会最佳地方名吃。

1997年中国山东旅游博览会优秀旅游商品

1999年10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确认为“中华老字号,

2002年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指定产品

2003年编入《山东旅游年鉴》,并被辑入国际旅游宣传片《风光旖旎话聊城》专辑。中央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山东卫视、聊城电视台4《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山东工人报》等十余家媒体先后做过专题报道。

光阴的故事(2017-07-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