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顺德杏坛右滩的黄士俊成为顺德第一位状元。他先后当过“国史馆编撰”、“太子洗马”、“春坊官”、“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官职。故乡人因此以黄士俊为荣,黄氏大宗祠也一直成为当地人顶礼膜拜的一个“圣地”。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通力合作下,斥资几百万修葺一新的黄氏大宗祠,正式以广东首座状元文化博物馆向世人开放。
从顺德大良出发,驱车来到杏坛右滩,从村委会门前一条沿河古道,穿梭于幽静的树荫下,很快便见“状元故里,秀丽乡村”字样,随即一座青砖灰瓦的大型古祠,便隐约出现与青山绿水之间。
经过一个竖立着几十块旗杆石的广场,便来到了宗祠正大门,只见其上写着“黄氏大宗祠”5个金色大字。宗祠正门为三门建筑,这在杏坛是独一无二的。祠堂门口两面各有一个石角包台,作为讲学之用;在两侧门额上分别雕刻着“徽流燕冀、兆启熬头”八个大字,在门口前屋檐,雕梁画栋由一些木雕图案组成,图案内容分别为明代士大夫生活图、明代右滩百姓生产图等,雕刻技艺纯熟,图案栩栩如生。
登门入祠,穿堂而过,便会发现主体建筑由下堂、中堂和上堂组成,三进建筑之间设置前、后两个庭院。宗祠内的三进建筑均为抬梁式屋架,墙面前后均有彩色雕塑,以花鸟、动物图案为主,极具岭南民间工艺特色,同时也不难看出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在宗祠内,不但竖立了明朝状元黄士俊以及张镇孙、朱可贞、梁耀枢等多位状元的镀金像,还布置了书籍、字画等为载体的状元文化展览,其中当然少不了出自顺德3文1武4个状元详细的故事介绍。
顺德在明代即有“岭南一壮县”之称,自古经济发达,人才辈出。在科举时代,顺德科甲居于全省前列,出过318名文进士,2088名文举人,111名武进士,394名武举人。文状元为南宋的张镇孙、明代黄士俊、清代梁耀枢,武状元为明代朱可贞。
其中一个故事讲,当年黄士俊高中状元后不久,母亲去世了,黄士俊悲戚万分,亲自寻觅土地安葬。当他来到时常读书的后山竹林时,立即在爽爽凉风中感到一阵清凉,于是选定其间一块地方,“倒植松竹识其界”。或许受其孝心感动,倒植的松竹神奇般全长活了。如此以来,也成就了右滩倒竹的名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