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镛,出生康熙25年<1686>出生地棉湖,幼好武,膂力过人,武艺超群。康熙56年<1717>中武举人第2名,康熙60年<1721>中武状元,授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并加哈哈珠子扈。不久,康熙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避暑,林德镛也护驾同行。但他因早逝未能施展才干,于1722年去世。归葬于提阳玉塔乡,墓地俗称"状元坟"。
曾习经,1867年生于棉湖,诗人,书法家。光绪14年<1888>就读广州广雅书院,十五年登举人,十六年登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官至度支部右丞,兼任法律馆协修,大清银行监督,税务处堤调,印刷局总办等职。当时部务新创,举要挈纲,制定章约,多出其手。同时参与改币制,铸银币,创税校,设纸厂,开印局等要务。他与维新派梁启超为莫逆之交。梁启超筹划变法后,他们常有书信论维新之事,他在清帝逊位前一日辞官,退居京都,躬耕不辍。民国政府曾多次聘其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长之职,他都固辞不受。作品有《蛰庵诗存》,《秋翠斋词》等。梁启超为其《蛰庵诗存》作序,称之为"清易代第一完人"。京沪诗坛将他与黄遵宪,丘逢甲,丁叔雅合称"岭南四诗家"。1926年9月逝世,姚秋园为其作《曾右丞传》。
林景拔,生于康熙年间,棉湖人。从小性聪慧,日记千余言,10岁能文。康熙壬辰<1712>登进士,入翰林院。不久告假归隐,揭其庐曰:"北阙永怀瞻日近,南窗聊倚啸风清。"并亲手植柳一株,自称一柳主人。从此足迹不到公庭,筑依绿园,日与名士论文赋诗。著有诗文集三卷。
彭如干,五云下岗村人。父彭名史,乾隆初年举人,曾任惠来县教谕。乾隆丙午年<1786>彭如干登进士,封官黄河道。以治黄河成绩卓著,提升为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加按察衔,赏戴花翎。其长子官至清河道,次子官至道员,父子三道台,曾名盛一时。在乡梓建有九厅十八井之住宝,面积2024平方米,规模之大,名闻遐迩。其子孙多居于河南。长孙衍台,道光中登顺天举人,选授儒学,回籍掌管圭山书院。
卓兴,清道光九年<1829>出生于棉湖草厝巷一个贫苦家庭。少时浓眉大眼,身材高大,武艺出众。清道光年间到钦州投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历任平镇营都司,虎门水师副提督,受赐顶戴花翎和"格艮叶巴图鲁"的名号。后封为潮州总兵,并赏赐三代一品封典,建卓府于潮州。同治七年<1868>告病辞官,于光绪五年<1879>卒。
陈毅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生于京溪园长滩村。自幼聪慧好学,博得亲朋戚友厚爱。16岁为邑庠生,19岁考取明经进士,官职失考。卒于1756年,葬于金和芋卵埔,墓地仍在。
杨宗瑞,祖籍金和仙坡,生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1327年登进士,官授奉政大夫,知梅州,升授同知,署潮州正堂。后入朝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与张起岩同修元史。其尤擅写诗,有刻本诗集流行。卒于至正十二年<1352>。
彭振升,清雍正<1727>生于五云泥岭九斗村,幼喜文爱武,过目成诵,武艺超群,于乾隆丙午科<1786>恩拔明经进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