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历史

家乡区县: 江苏省宝应县

宝应县,是江苏省扬州市下辖县。地处长三角和里下河地区,位于东经119°07′43″— 119°42′51″、北纬33°02′46″— 33°24′55″,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
宝应县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7.48平方公里,人口90.72万人(2013年末)。宝应辖14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区。
宝应县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唐上元三年(762年),县境获“定国之宝”,肃宗诏书,将安宜县易名为宝应县,一直沿称至今。
宝应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首批生态示范区、中国荷藕之乡、中国茨菇之乡。

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先后属吴、越。
秦时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临淮、广陵郡。
隋初,境内统一为安宜县
唐肃宗上元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沿用至今。
南宋期间,先后升为宝应州、宝应军,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
宋、元时期,隶高邮军、高邮州、高邮路、高邮府
明隶高邮州。
清属扬州府。
中华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
县境解放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先后属苏中行政公署扬州专区、泰州专区。
1953年1月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
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宝应县隶属扬州市。

圆糖(2014-10-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