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988 中尉7新野历史悠久,古称贵地,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面积1062平方公里,沃野百里,八水竞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称”,这里是刘秀东汉政权的发祥地,是刘备屯兵、三请诸葛建立三国蜀汉政权的出征地,三国景点众多,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三国游”景点县。 汉 桑 城 我们眼前的景点就是三国遗迹《汉桑城》,《汉桑城》被人们誉为“城中城”、“世界最小的城”,它由砖石砌成,城围数丈,高丈余,宽八尺,面积十平方米左右,内有一株两人合抱粗的古桑、相传为三国时关羽亲手所植,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汉桑城因此而得名。 说起这棵桑树,中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刘关张三兄弟在新野驻扎时,关羽在城西门扎寨,房屋旁住着一个姓张的老汉,门前有一棵大桑树,张老汉靠桑叶养蚕维持生计,有一天,关羽操练归来,顺手将赤兔马拴在这棵桑树上,不料马饿极了,把树啃了个对头圈,慢慢这棵桑树就枯死了,刘备得知此事,责令关羽重植一棵桑树作为赔偿,关羽知错改错亲手挑选一棵桑树栽在此地,并用砖石围护起来,以示爱树爱民的诚心,后来诸葛亮火烧新野,可这棵树还是青枝绿叶,更加茂盛。 汉文化小巷 这条小巷,被我们称之为汉文化小巷,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县近年修建这条汉文化小巷,小巷自汉桑城到汉议事台全长600多米,小巷两侧墙壁粉饰后采用浅浮雕工艺,雕刻绘制了本县出土的汉画像砖,东汉三国故事及名人诗赋书画等和原名胜古迹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文化小巷有《徐庶回马荐诸葛》、《马跃檀溪》、《阿斗出世》、《三顾茅庐》、《火烧新野》、《关公提闸水淹曹兵》。 太 子 阁 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是三国“太子阁”遗址,文化大革命期间,太子阁遭到毁坏,后来一直没修复。“太子阁”是当年刘备屯兵新野时,甘夫人所住的阁楼,因太子阿斗(即蜀后主刘禅)在此出生而得名“太子阁”。 “太子阁”内有太子阿斗的塑像、头戴王冠、身穿龙袍、面北向南,面壁而坐,意喻“面壁思过”。这是全国唯一的面壁祖像。 挂 剑 树 我们现在所处位置在三国时是县府衙门,这是棵皂角树,又称“挂剑树”,相传蜀汉照烈皇帝刘备,在新野屯驻时,常在此树下舞剑,休息时便把剑挂在树枝上,故名“挂剑树”。 这棵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东汉建安六年(20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任新野县令。他每天闻鸡起舞,练剑完毕后常将剑挂于一棵槐树上。但他不太熟悉中原的树种,一天他吩咐童子到“皂夹树”上把剑取回,此树闻此显灵,变成了一棵长着槐树叶子,但结满皂夹,又不长皂刺的奇特树形。据史料记载,汉挂剑树已于元末明初死亡,根侧又长出一小树与原树相仿。 汉 议 事 台 此台叫“汉议事台”,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军师诸葛亮后特意修筑的,是刘备诸葛亮商议军机大事的地方。议事台为长方形,南北长80米,宽4米,高5米,砖石结构。 向上看建有一座双层八角阁楼,上层八角上各盘一条栩栩如生的陶质神龙,上下层角端均饰有镇海祖像和祥瑞异兽,凝视着八方。阁楼屋脊中心为宝顶葫芦型。这里有石桌、石凳正好容四人对座交谈。据传说,台基高三丈六尺,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天,楼修八角,示八卦之意,当时诸葛亮在此外观天象、望气脉、日夜运筹,辅佐刘备复兴汉室大业。阁楼屋脊上的八条神龙,是诸葛亮为防御火灾而特意设计的,这八条龙面对八方,哪方烧大火,哪一方向龙头就会自动喷出水来。所以当年火烧新野时,新野满城起火,上下通红,全城房屋尽成灰烬,唯独议事台一无所损。 新野古城门 这座城门,便是三国时期传说中新野南城门遗址,现在的城门是199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城墙宽约2丈,高3丈。 南阳新野旅游景点介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