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在心口难开

家乡区县: 揭阳市揭东区

       潮汕小吃历史悠久,是广东省汉族饮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潮汕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小吃不仅为本地人所喜爱,在外地也是脍炙人口的。

        对待吃,向来有两种态度,一是“好吃”,二是“吃好”。“好吃”是讲究食物的味道,是一种享受,属于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吃好”,是要吃得饱,并且要有营养,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小吃是属于“好吃”的食物。什么是小吃,小吃是正餐以外的零嘴儿,也即“点心”,点到心而已,不会点到肚子里。面对正餐以外的小吃,你可以选择吃,也可以选择不吃,你不必在乎其量其质,只求其美味。从这个角度上看,纯粹意义上的美食,应该是小吃一类的食物。过去,潮汕人习惯用“吃好未”来跟人打招呼,这说明那时有没有吃的是一个问题。如今,可不大有人这样跟人打招呼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已不满足于填饱肚子,而希望吃得更加有味道,更有情调了。

        潮汕小吃则是无米不成粿。一个潮汕方言“粿”字就将潮汕小吃的主要原料概括怡尽。在潮汕字典中“粿”是这样解释的,一种大米粉做皮,有馅的果品。韭菜粿因为皮是番薯粉,馅是蔬菜,俗称“无米粿”,可见大米在小吃中的位置。早先,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这就是“粿”的来历。后来,祭祀食品的原料和做法不断花样翻新,相沿成习,人们就把所有祭祀的包点都称为“粿”。潮人在运用稻谷做小吃方面可真是出神入化,竟然可以是一种原料既是皮也入馅——“米包米”的。如有一种叫“桃粿”的小吃,糯米粉做皮,糯米饭入馅,粘米亦可作为材料(糯米的吃了易腻而粘米则不会),非但不觉乏味,还非常清香可口。

      纵观潮汕小吃,以素为主而少见鱼肉,其选材简单,大都取材于随处可见的 普通农作物——大米、番薯、蔬菜,却以独具一格的田园风味赢得人们的青睐,更因为其价格低廉而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潮汕小吃既然是一种非“吃好”,而在于讲究“好吃”的美食,人们在讲究其美味的同时,自然要讲 桃粿。究其形式美。扎成香包似的粽球,碧玉般的桃粿,晶莹剔透的水晶球等等,外形也都非常雅致有趣。

         潮式肠粉 。肠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那时候,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肠粉的制作很简单,在大网筛子上铺一块白布,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酱便成。由于味道鲜美,价钱便宜,所以在广州十分畅销,成为一道大众化的小食。
  心灵手巧,且善于做生意的潮汕人,见到肠粉的这些优点,便将肠粉的做法移植到潮汕来。潮汕人制作肠粉,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潮汕人制作肠粉,并不是照搬广州肠粉的做法,而是结合潮汕人的口味,改用潮汕地区的原料。如在馅料上,主要用白菜丝或竹笋丝、猪肉末、鸡蛋,再撒上潮汕土特产菜脯粒,肠粉卷好后,也淋上潮汕人喜爱的花生酱。
  潮味十足的潮式肠粉,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潮汕地区,不论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到摆卖肠粉的小食摊,成为潮汕人早餐喜爱的小食之一。

meiniH(2014-10-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