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师是我高二高三的语文老师。在成为他的学生以前,我一直觉得不可能有一个老师能和同学处的这样好,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由衷的喜欢他,尊敬他。但被他教过之后,我的想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一定不敢想象,高三的时候,三个重点班学生争着让他教自己语文是什么样的场面,有同学为他不教自己狠狠哭过,隔壁班的闺蜜也因为他最后教了我们,和我闹了几天别扭。
孙老师,三十几岁,没有出众的长相,(他经常会拿有“地中海”趋势的头发发牢骚,我们也时常拿他的头发开玩笑。)没有殷实的家境。(当时,江边那带闹着拆房子,孙老师和别人再三说理,房子也没能幸免于难。)不过他比其他老师都真实,也更会为学生着想,于是私下里我们都亲切地喊他“广荣哥”。
语文课时常是两节连上的,第一节课是我们的演讲时间。两年的课堂演讲不仅仅锻炼了我们的胆量,也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懂得为人处世;平时,他会跟我们交流热门新闻,给我们推荐一本好书,广荣哥最喜欢的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他也经常乐此不彼的和我们分享这两本书的读书感悟,我们总是听得很认真。
在学校,大部分老师只会问我们收学费收书本费,但孙老师他会跟我们讲:这些书其实没什么用,一些钱花在买作文书上也比买这些好,然后他会引导我们去想解决的办法,让我们自己处理这些问题。
高二高三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当所有老师都一个劲把知识点往我们脑袋里塞的时候,他会重视我们的思想教育,他会分析现在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哪些职业更有发展前景,而不是只将眼光局限于高考,我觉得在他手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一点点人格魅力,想法也都比一般的学生更成熟理智一些。他的世界观总是能深深震撼我,乃至我们班每个人。
高三下学期,广荣哥让我们每个人选一篇最棒的演讲稿,帮我们出了本书,封面是四十张稚嫩的脸,封底是语数外物生五位老师的合影,书名叫《在路上》,只有我们知道书名是大家想了好久最后投票选出来的,封面样式也是一起商量定下来的。只有我们知道,那段日子,老师每天在课上投影文章,白天全班同学帮忙改,夜晚老师再自己修改整理。印刷的时候,老师跑了好多地方,比价格,选封面,我们没看见他操劳的样子,我们也能想象出他有多费心思。你一定不知道,我们穿着班服拿着自己的书拍照有多开心。
高考前两个月的某天,广荣哥扛了个麻袋放在讲台上,他让我们把所有做过的卷子看一遍,把错误的字、词、成语整理下来,看一张扔一张;资料书也是,背一张撕一张,一节课下来,原本空空的麻袋竟然盛了大半袋卷子。之后的二十几天都是如此,直到我们扔的什么都不剩。每天看着广荣哥扛着个大麻袋进进出出,我们都觉得好笑又感动。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啊,睿智又可爱。
我觉得一个老师能做到让所有学生都敬佩他,惦记他,真的很了不起。广荣哥就是这样。他不仅仅传授我们知识,还会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教我们如何有效率的处理问题,真的是位很棒的老师。
我是赵慧伦,我要帮广荣哥上头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