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遗址

家乡区县: 延安市宝塔区

延安市境内现存7座古城遗址,即延安市区中心的延安府城,肤施县城,高奴县城、北关围城、南关围城、丰林县城和铺城。
延安府城遗址延安府城,又名西城。位于今市区中心,延河与南川河汇合处,也即东、南、北三条大川交叉的古驿要道上。城墙西依凤凰山绵延上下,东临延河水顺岸伸展。山上城段,斩土为壑,陡峭险阻,目前保留在凤凰山上的略呈梯形的土质城墙部分仍较完好,清楚得见。城内平地部分呈船形,占地面积约为5.16万平方米,城墙则全部为巨块面石垒砌而成,内部填土夯实,城墙截面呈梯形。破坏严重,存留少许。目前仅在靠延河边保存一段长约1000余米的东城墙残段。


延安府城的结构形状及其规模,有关文献记载为:“周九里,高三丈,池深二丈。门三,东曰东胜(门)、南曰顺阳(门)、北曰安定(门),上建重楼,又有小东门曰津阳(门)。西面依山,上建镇西楼。”延安城由于受其所处地形位置所限,无法修筑西门,只在北城门角向西处留一宽约2米左右的券式拱洞,称其为“小西门”,与西沟相通,可供人们步行出入。
延安府城始建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至民国二年(1913),一直是延安府的所在地,亦是肤施县县城,金元两代曾是陕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民国初年后,逐渐拆毁,今仅存遗迹。
丰林县城遗址坐落在延安城东17.5公里的周家湾村之西北,这里川道比较开阔,地势险要。现仍可看到有高高低低的城墙绵延沿山势而上达山顶,后转向西下至河边,形为靠立三角形。丰林城依山环水,易守难攻,城垣规模浩大,今存残墙最宽达6米,高至9米以上,土夯痕迹明显,层层水平,厚度3~30厘米不等,夯打坚实。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曾有一段描写:“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坚密如石,劚之皆火出,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余亲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其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攻也。”据《梦溪笔谈》所载,丰林城原系大夏赫连勃勃所筑。赫连勃勃龙升元年(407)建立大夏,真兴八年(425)卒,建城距今已有1500多年。赫连勃勃原为后秦将领,叛秦自立建大夏,在此筑城防守。北周建德六年(577)在此设丰林县,亦作为延州州城。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丰林县,始降为镇,前后近500年,曾鼎盛一时,宋代名将狄青曾重修,今成农田。
肤施县城位于延安府城之东(即今延安东关一带),与府城隔河对峙,故又称东城。延河绕其城下折向东,城北依清凉山绵延上下。始建于隋,大业三年(607)在此置肤施县,且迁延州(后改为延安郡)州治于此。北宋庆历五年(1045),延州、肤施治所俱迁于府城。该城为土筑城垣,规模近似西城,设有东、西二门,东门外另筑瓮城,今清凉山上仍可见城墙数段残痕,平地部分已无存。
高奴县城遗址 在府城东5里,即今尹家沟一带,城墙北从尹家沟口山角起,以南至旧飞机场跑道附近西折,转向绵羊沟,形成西、南、东平面平地,北依山的城形。始建于秦,秦在此设高奴县。楚汉之际,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董翳为翟王,高奴城为翟国国都,时有半年余,翟国被刘邦灭。东汉中平六年(189),高奴城陷于匈奴,县遂废。该城为土筑城,结构不清,山上城墙现存部分残段,平地部分无存。


北关围城遗址 在府城北门外,该城范围东至公路边,南及西沟北,达今延安中学操场,西沿云梯山东坡逶迤上下。该城为土夯城,其规模较小,约为府城的三分之一,目前山上城墙保存较完好,平地部分已毁。该城为府城的护卫城。始筑年代不详。
南关围城遗址 建在嘉岭山(今宝塔山)上、下。该城为土夯城,辟有东、南二门,规模较小,现存东、南城墙部分残段以及“范公井”、“烽火台”、“望寇台”等遗迹。因其处府城之南,故称南关围城,有人也称其为“寨子”。始建年代不详。
铺城遗址 在延安城南二十里铺村公路两旁。该城为土夯城,结构不清,今仅在公 路两旁有两段长约300米的城墙残段。其始建年代及用途待考。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hellotongtonghao

我的微博主页 http://blog.sina.com.cn/u/1908030107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1908030107

我的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64825857.html

hello彤彤好(2014-10-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