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虚山在古唐八景中称为“清虚耸翠”。《唐县志》载:“取四时之气清而煦,界入虚空,超然物外而名。”因东晋高道葛洪曾于此隐居修道又称“葛洪山”,简称“葛山”,为华北地区著名道教圣地,全真教发祥地之一。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出身江南士族家庭。曾于广州随南海太守鲍靓学医学道,并与其女结为夫妻,在广州越岗院(今三元宫)悬壶创办了古代医所。后曾到东晋都城作了几年京官,深得晋元帝赏识,受封关内侯,几年后毅然辞去高官,自请为勾漏令,因那里盛产丹砂,继续从事道家的炼丹生涯。葛洪作为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药物学家,历游名山大川,到古北岳恒山后,被青虚山的不凡景色所吸引,于是同夫人鲍姑隐于此山结庐炼丹。他跨虎提篮,为民疗疾。唐县周围道教信徒供奉葛洪真人画像者为数不少,他身跨猛虎,左手提篮,右手捏着丹丸。青虚山自葛洪真人隐居得道后,遂名气大增,文人骚客、达官显贵、道释儒墨云涌而至,形成了以道教为主流的青虚山文化。
青虚山道教历代持续发展,经过唐、宋、金、元时期,内战连续百年,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曾是多年战乱的地带,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口锐减。道教全真派宗师丘处机(长春真人)朝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劝其少杀生灵,有功于世,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尊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事,凡加入全真教者皆免死免赋。青虚山作为道教圣地,也是从那个时候兴旺起来的。在青虚山修道的隐逸仙真还有黄野人,葛洪弟子。随洪至罗浮山结庐于冲虚观,侧时有哑虎守之,洪既仙去,留丹于柱石间,野人自外至,得一粒服之,为地行仙。《正统道藏》中记载葛洪的弟子黄野人因为得到师父的一粒仙丹成为地仙,此后就生活在罗浮山中,常做月下高歌。地仙通常被任命管理道教遍布神州各地共一百处的洞天福地,他们有机会通过长期艰苦修行成为天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