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门笺

家乡区县: 临沂市兰山区

 中国人过春节,有挂“门笺”(mei jiān )的风俗,门笺是剪纸艺术的一种,俗称:“过门笺”、“门吊子”或“花纸”。其形状如小幡,纹饰如人胜。古时有用幡表达人们意愿的风俗。到南宋始把幡胜“元旦(即春节)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清初,“除夕贴挂钱”,已与现在流行的门笺相似。

 在临沂市,门笺,亦称"过门钱"或"花纸"。每值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不光张贴春联、门画,还在大门、二门、房门之上贴挂五颜六色的门笺,使节日气氛倍增,给人以火红、兴旺之感。

 临沂门笺泛指临沂市境内手工艺人制做的各色,各样的门笺。这些门笺从类型和色彩上归类分为:挖补门笺,苍山门笺,郯城门笺,莒县门笺,盛庄套色门笺。

挖补门笺

 挖补门笺,即套色门笺,民间叫做“换堂子”。它的工艺制作过程是,把红、绿、黄、桃红、紫等五色纸叠在一起,刻成鸟、兽、虫、鱼、花卉、瓜果等纹样,拆开后重新搭配组合,在纹样的背面,用窄纸条粘贴。在统一的外框内,堂子里面的纹样,可以出现绿的花或红的叶子,紫的花或黄的叶子……这种套色门笺较之五色单色门笺,更为华丽,富有装饰性。1983年,山东民间美术晋京展览,剪纸艺术家申沛农先生称赞临沂挖补门笺:“富丽而不失朴实,鲜艳而不媚俗,统一而富于变化,它为彩色剪纸艺术的创作,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挖补门笺以临沂市境内的兰山区、苍山县、临沭县、郯城县最为精彩。

苍山门笺

 苍山县过春节贴门笺的风俗已经考证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了。苍山门笺一般是一门五张,每张一色。

 苍山门笺的中心花纹内容多以吉祥语或图案组成,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人文和民间习俗,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各式各样的门笺中,以长城镇冯村的套色门笺最为出名。套色门笺作品以花卉、虫鸟为主,用象征、谐音寓意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2008年“苍山门笺”作为民间艺术载入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郯城门笺

 郯城挂门笺制作始于明末年间马头镇小马头村,因为是群众性生产制作,会制作的人很多,确切的传承谱系很难认定,目前还在制作这项艺术品的代表性传承人主要集中在马头镇万高册村一带。日前,文化部门走访搜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凿刻艺人,第一代:张乐祥、张乐付、张乐栋、张道明;第二代:张道奎、张道宽、张道岭、张道芝、张道坤;第三代:张乃苍;第四代:张慕新、张慕宗、张慕江。13个人,4代人的历史记忆见证了门笺凿刻的兴衰,见证了生活气息里萌生的艺术气度,地地道道的马头味。“2011年春节,寒风中门楣、窗楣上会继续摇曳着门笺!”马头镇有这样一种沧桑的声音。

 2008年“郯城门笺”作为民间艺术载入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莒县门笺

 莒县门笺的渊源虽无文字可查,但从康熙十三年重修朝元宫时壁画所见,即有贴“过门笺”的民舍画面。莒城西南隅原有一湖名曰“漏卮湖”,朝元宫居漏卮湖东高阜之上,虽创建年代不详,然明代就已有之,如壁画为明代所绘,那么莒地贴过门笺的习俗最晚于明代就已在民间盛行。

 莒县过门笺代表艺人来逢强对我说,莒县传统过门笺的刻制工艺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先定好尺寸,按尺寸设计出图案,用牛皮纸、纸板、厚纸或袋子皮刻成模板,再按照图案的线条找工匠打制出各种刀具,用木板、石蜡和锯末做成一个蜡盘,把彩纸按尺寸裁好,然后把模版放在彩纸上面,最后再放在蜡盘上,用各种刀具刻制。 莒县文化馆研究过门笺的专家马树晓告诉我,莒县过门笺2008年便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过门笺是莒县剪纸艺术的代表作,在每年的除夕和春联共同张贴,贴在门楣上的过门笺迎风飞舞,和春联交相辉映,给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盛庄套色门笺

 盛庄套色门笺,民间艺人也称"挖补"门笺,或叫"换膛子"门笺,"膛子",系门笺的中心部位。膛子的花纹题材多以鸟兽虫鱼、花卉瓜果为主。其制作方法是把五色纸叠刻成的膛子花纹取出拆开后,不受"随类赋色"之约束,重新组合,背后再用窄纸条粘贴。在统一的外框内,通过精心搭配的膛子花纹,可以出现各种颜色的底纹、花瓣、叶子、瓜果、虫鸟等。其贴挂色彩顺序以边框颜色排列,一般习惯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桃红、五蓝(或紫)。黄色在中央,为取色彩的左右均衡。民间艺人创造的这种精巧的套色门笺,较之五色纸单色门笺更为华丽璀璨,更富装饰性,形成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盛庄套色门笺,尤以孙对河民间艺人孙炳业刻制的最为精彩。他的门笺,曾被山东电视台《美在民间》专题13集所采用,并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展览。

 每年过年的时候,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贴上了象征吉祥幸福的门笺,都是喜洋洋的感觉,我总是会帮我爸爸一起贴门笺,真怀念贴门笺的时候,今年过年回家我还会帮我爸爸一起贴的。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杨树丽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杨树丽的梧桐子主页

 

yangshu(2014-10-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