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邵阳】—石醉六

家乡区县: 湖南省大祥区

石醉六,(原名石陶钧),生于1880年3月28日,湖南省邵阳县和安乡大树村(现新邵县潭府乡大树村)。

石醉六天生聪慧,酷爱读书与思考。1886~1889 三年随父在其授课的私塾学习。1890~1894,由其三兄公溥课弟,从十三经开始,逐读《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史记》、《汉书》、《读史方舆纪要》、《明臣言行录》、《近思录》等,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1895~1902.12 江建霞到邵阳主持年度考试,石醉六第一次离开故乡到五十华里外的邵阳县城应试,考了史学词章,以第一名得为秀才,开始了他的科举考试生活。第一次和江师见面时同去的还有蔡锷(原名蔡艮寅,后改名蔡松坡),这是他初识蔡锷,也是这次考上秀才的学生。蔡锷比石陶钧年幼两岁,他们与江师初次见面时,江师说:中国前途极危,不可埋头八股试帖,功名不必在科举。一席话使石陶钧茅塞顿开,为他启示了一个新的宇宙和新的人生,同时他的人生也和蔡锷很难分开了。

石陶钧于1898年3 月入长沙时务学堂。该学堂倾向于民主与科学,并主张废科举建学堂,尤其是梁启超为其主要导师,石陶钧与蔡锷加入梁门并得交谭嗣同,谭为学监。

1902年秋,湖南省政府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石陶钧入选赴日留学,夙愿得偿。1903年2月,他刚结婚9个月就从大树村出发赴日留学,开始了六年的留日生活。

其时石陶钧抱定使中国民族兵工独立而不再受外侮的热望,志在兵工技术。自此他与黄兴结成挚交,他力促石陶钧放弃造兵(工)而从事用兵,这也是黄兴回国对他的临别赠言。经过几个月的思考,石陶钧暂时放弃了关于民族文化的思索,即满清政治结束后现行文化究竟能使中国有些什么成就,应该有什么新文化取而代之的思考,最终决定改习陆军。

自1904年4月8日起转入振武学校正式学习陆军,其后到名古屋第三师团炮兵联队实习,最后又进入东京士官学校,一直学习到以见习士官毕业。

1909年回国后,次年8月赴京(北平)接受清陆军部对归国学生的检查考试。主试者段祺瑞。考试获优等,为炮兵科举人,与留德的张孝准同时入陆军部,同科办公的还有蒋作宾、简业敬。当时的北平有军谘府、陆军部和南苑,诸机关遍布他的同辈同学,他虽然自嘲此举无异乎蛆虫入腐肉,但却是为了政治革命准备新军之所必需的手段。

石陶钧与辛亥革命-他与黄兴

1911年石陶钧建议整理全国兵工厂,这是他的素志夙愿,亦为举大事打基础。5月陆军部派遣接收全国各兵工厂,至8月将汉阳、上海和金陵(南京)三厂接收完毕回部。此时铁路路权风潮劲吹,九月谭延闿为争湖南铁路自办到京,一夕快谈,知湖南已有相当基础,谭回湘不到从1909 到1913这5年间,前有满清寿终正寝,后有民国南拥北抱命在旦夕的危机。石陶钧认为当时新势力以党为根据,介于新旧两派势力之间的是军,军偏向党满清之为时代潮流所湮没是必然的,但是初步成功的新军接受这腐败极端的政治,并没有拉过来华北旧势力,便恣意享受,滥权渎职,暗争不休其结果完全失败也是必然的,旧势力卷土重来也就只有海外亡命一途。中华民国这块招牌虚悬无着故有袁世凯的洪宪滑稽剧的上演,也是一种必然,石陶钧看得清楚对我民族命运的黯淡深感忧虑。

1913~1914年亡命日本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发生,这时黄兴的旅美计划得到美国政府的同意。石陶钧和李书城随行,流寓加州后转纽约,后再转住费城与华盛顿之间的密第埃。 此期间主要从事研究,石陶钧此时研究的是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助黄兴主攻市政,直到1915年秋,石陶钧开始漫游美南部各州,并在旧金山参观世博会,其时国内袁世凯大搞帝制筹备,张继从法国来美,黄兴要石陶钧和张一同回国参加全国一致的倒袁工作。于是年11月回到东京,准备赴云南。

黄兴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不久回到上海,石陶钧也移居到上海福开森路黄家小住,9月底赴日参与蔡锷在日治疗。可是10月31日黄兴就逝世了。他失去了一个挚友,也是政治上的盟友。黄兴的逝世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也是对石陶钧的重大打击,中华民国失去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元勋,更是湖南人的重大损失。

石陶钧与蔡锷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前文已提到他们是同时被恩师江建霞先生录取进入校经学院,后来又在长沙的时务学堂梁启超门下。留学日本时蔡锷1901年先行1904年先归,虽不同科(蔡为骑兵科)却也同在东京士官学校先后毕业。

先于他回国的蔡锷1909年1月已经奉命在广西龙州举办讲武堂,应蔡锷之邀5月由东京出发六月抵桂林,7月7日抵龙舟,蔡锷谈广西练兵主旨“一为求中国独立自由,必须战胜至少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以此为最高目标;二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全国一致;三为广西必须为把握全国之枢纽,为完成此时必须密切团结新人。”七月十六日石陶钧任职为广西讲武堂学生队长兼战术教官。讲武堂为广西新军准备干部,在此认识了陆荣廷、岳森(我的外石陶钧)。

8月讲武堂迁南宁。蔡锷建武德会,要旨是军人社会武德化,其后改为建国团秘密组织。在广西10个月,因觉得事无可为,1910.4遂辞蔡锷,8月赴北平拟接受陆军留学生规格考试。 1911.1到陆军部任职,蔡锷不期而至,相见甚欢,但是蔡已不见容于广西了,可见他当时对广西局势“无可为”的判断是对的。此时蔡锷已调任云南新军37旅旅长,便把广西练兵主旨的工作带到云南。1912年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9月蔡锷电邀石陶钧入滇主持西南协会,如前所述恰在此时黄兴回湘,力举石陶钧、张孝准、曾继梧辅佐谭延闿,负军事责任。由黄、谭告蔡锷不能应邀离湘之故,并期许来年。可是后来因形势所成,直到1915年石陶钧才到蔡锷身边襄助。

1915年11月石陶钧由美国回到东京,准备回国参加全国一致的倒袁工作,蔡锷派人来说他不久途径日本赴云南,请石陶钧设法避开日本新闻记者和袁世凯密探的耳目。石陶钧和张孝准,杨源浚等在门司山码头山东丸船上迎接蔡锷,石陶钧与蔡锷易服秘密转送,并携蔡行箧住别府作就医状,并使其安全通过日本、香港和越南到达云南。随后石陶钧也到了云南。

1925年石醉六长子石潮白与蔡锷长女蔡铸廉结婚,蔡石两家终成联姻之亲。婚后夫妇继续留学日本。

湖边虽见惯,经事渐知非。

昔似登山马,今成向夕晖。

意深风自默,天远命争微。

群木空成翳,从来本独飞。

1926年11月身体因闭门谢客的寂静的生活而有好转,便准备还乡,旅沪六年就结束了。过汉口时应唐生智之约担任军事教育长,这样才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长沙第三分校出现。学校规模宏大,他担任校长。在他的办公室自书大幅标语:革命的向左来,不革命的滚开去!。这时共产党人夏曦担任政治部主任。由于宁汉两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内斗,他苦心经营到1927年5月长沙发生了许克祥的马日事变,学校不能再进行下去了。

1928年12月~1929年19月石醉六为健康旅居德国柏林,住中国驻德公使馆,也参与外交大小事,并出席日内瓦国联的裁军会议,还会见了德国首相兴登堡。

1930~1940年是他十年的国民政府参军生涯,这十年主要是中日战争从发端到日寇的长驱直入。“中国民族要生存必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这是蔡锷在广西练兵的最高目标,直到此时才走上实行之路”。国府参军就是国府主席的武幕僚,他先后经历了蒋介石、林森和谭延闿三任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称九一八国难日)日寇侵占东北四省,石醉六先后撰写了《救国百条》,《三转向运动》,《一个最有效的办法》等小册子,激励国人共赴国难。作为一个参军,并未参加实际的战斗,而“对于民族生存的方法有了更多的的隐忧”,1933年8月他写了《中国今后三十年》,这段时间他经过了一段苦闷的岁月,因为他从对列宁主义的了解,觉得列宁的作法有悖于马克思后期的思想和马克思死后恩克斯的思想与著作,从而对苏俄有了看法,所以对孙中山先生联俄容共的政策也有抵触。共产党这时有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组成红军,在瑞金成立了红色政权,国共两党围剿与反围剿和他的国家民族命运的考虑不能协调,甚至同情蒋介石在日寇入侵大敌当前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因为他期望国内形成共同的一股力量对日作战,因为“一部分的对敌总是吃亏的”。但是他也认识到红军是中国的第二种党军,对此他感到忧虑。在苦闷中他撰写了《荆棘丛中民族自尊心的两面》,《有礼的民族与无组织的国家》,《民族精神复兴的三诱导线》等文章。但他又认为“我们自己的国共关系如不解决对日作战终不可能”,“中国共派原是我民族一部分,急在燃眉的时候必须团结整个民族才能对外,如果反共便不能反日。”西安事变后国共再度合作他就感到极度的“欢慰”。 共产党内他也有很多朋友,前文已经提到一些,还有像谭平山、林伯渠、李维汉、成仿吾、田汉,谢晋等,他在1948年看到蒋家王朝之将倾,在病中还说:若能病愈,应该去见见共产党老朋友了。

由于石醉六的健康状况已不适合前线杀敌,便渐于军事机密不发生关系,以其侄石祖黄(陆军大学毕业,时任第14师第79团团长)参加淞沪之战献身国家以补其缺,而聊以自慰,并希望他能善继他的武德。1937年其夫人得了半身不遂,便获政府许可疏散在原籍工作。

石醉六的另一面-诗人、哲学家

大多数的亲友都知道先石醉六是一个军人,知道他与黄兴,他与蔡锷的深交及其辛亥革命时间的活动。但也有极少数的朋友知道他不仅仅是个军人,而且是一个志存高远的诗人和学者,特别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哲学家。 他是一个诗人可以从他出版的诗集,如《武冈集》,《危城集》和《庐山集》可以了然,至于思想家、哲学家大多有些人只听说他在写一本名为《一论》的书。

石醉六的一生有其奋起革命,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的一面,也有潜心学术研究,以建立中华民族新国家的文化路线为己任的一面。这样的人生史上并不多见。借助他在长沙三分校的下属徐君虎(1906-1995,曾任湖南省民革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的挽词作为结束吧。

挽石醉六

之一

学贯中西传“一论”, 名成黄蔡并千秋。

之二

惟大学问,功高心愈下。是真淡泊,身殁道益明。

change,茗(2014-10-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