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风俗之沂蒙鞋垫

家乡区县: 临沂市兰山区

 做鞋垫是临沂女人冬天的事。以前,只要冬天一到,少女和少妇们就忙碌开了,从笸篓筐里翻出五颜六色的碎布头,支起鏊子,在烧热的鏊子上刷上一层面浆,然后铺上布头,晾干后揭下,形似一张厚厚的煎饼,通常管它叫“鞋垫壳子 ”。接下来的工序就更加精细了,量尺寸、裁样子、铺面子、镶边、画图案,再到货郎摊上花五分钱买上几匝红绿黄蓝紫的花线,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绣鞋垫。姑娘们把鞋垫的优劣看作是自我价值的展示。谁鞋垫绣得好,大家都会传看,并会得到全村人的赞扬;而谁的鞋垫绣得粗糙,人们会认为她笨拙,心不灵,手不巧,甚至会影响到找对象、嫁人。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绣的鞋垫,到了男方家里,先把鞋垫拿出来展示一番。那时候,农村人总是把姑娘纳鞋垫与缝衣服联系在一块儿看的,他们的意识里有这么一个推论:你纳不好鞋垫肯定缝不好衣裳,媳妇的功能除了生儿育女,就是缝衣做饭了。

 鞋垫的图案花样繁多,春夏秋冬的花鸟草虫、吉祥祝福的楹联诗词,都能跃然鞋垫之上。鞋垫上的图案于惟妙惟肖中映现着姑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理解。

 沂蒙山区的手工绣花鞋垫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是山东沂蒙山地区的特色手工艺品。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妇女制作的鞋垫与当年的手推车、军鞋、煎饼等一起支援前钱,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纯朴、聪明的沂蒙山妇女对鞋垫进行了改良的更新,制作出了更具现代气息的新式艺术鞋垫。

 绣花鞋垫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流行于黄河流域民间妇女的纯手工鞋垫,是由多种彩线纳制的,鞋垫采用的是纯棉布等优质原料,采用民间传统的一针一线的纯手工十字针工艺制做,要经历做模子、打面浆、粘布、拟模、贴面、镶边和绣花等工序,手熟的妇女大约需八、九天时间才能制做完成。最后的绣花是最费功夫,也是最费神的,是手工制品中的精品。

 绣花鞋垫的特点:一、具有吸汗、吸湿的优质功能及优异的发散性。二、具有吸附臭气能力(如汗酸中的氨根)。三、具有防霉抗菌功能。四、具有极优异的透气功能。五、具有弹性,耐压缩及吸收震荡力功能,经长期穿着不易变形变薄。六、切面稍具有止滑性。七、反面密密麻麻的针角对脚底血液循环具有很好的按摩作用。八、能把好的文化艺术融入到鞋垫中去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不失为旅游和馈赠的佳品。

 一双精美的绣花鞋垫需要5-7天的时间才可以绣成,每双鞋垫都是由六层新纯棉布浆制而成,配以上等丝线或纯棉花线精制而成,线料为涤沦线,故耐刷耐水洗。每双鞋垫的厚度均可达4毫米,表面约有15000个针脚凸起,可以对足部起到很好按摩的按摩作用以舒解疲劳, 鞋垫的绣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是剪纸贴花绣法:是将要绣的图案先剪成一幅剪纸,而后贴于鞋垫上,然后再用平针绣线覆盖完成。此法由于应用了剪纸的样式、显得古朴浑然、看上去略带立体感,这种绣法现已少见;

 第二种是平针绣法:此绣法较为简便易学,是将选好的图案草稿勾画于鞋垫上,然后用平针直接绣制。很多女子的手头都收集、保存有大量好看的图样,这种绣法利于对传统样式的继承与传播。也有不画草图直接绣花的,这种人经常是悟得真象,极富创造力的高手,平针绣法要求针脚排列须整齐均匀、不露底布为上品,多见于山西、内蒙等地;

 第三种绣法是挑花绣:这种绣法是事先在鞋底画上或利用画布经纬线抽成经纬方格,然后依格下针,不能错位,此法多用十字针法或斜行排列法相组合,组成简练夸张变形的几何图案,多为传统纹样或由古老图形演化而来的较为抽象的符号。

 绣花鞋垫的图案款式花色繁多,花草虫鱼,动物,植物,自然山水。有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还有绣字的,如“四季平安”、“恭喜发财”;有象征浓情爱意的“鱼戏莲”、“蝶恋花”,寓意富贵的“牡丹凤凰”和具有特殊寄予的“猴子吃梨”等;抽象符号的样式常见的有象征一阴一阳,天地相合的“十”、象征生变与繁衍不息的“卍”、象征天地人才合一、永生不灭的和取五行、八卦之象的“×”以及“如意盘肠”等。一双鞋垫,传递着祝福和情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绣花鞋垫成为许多少女向情人敞开心扉,表达爱情的一种信物,同时,这些鞋垫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不失为旅游和馈赠佳品。它以民间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题材,以变形、夸张的手法和精细、别致的刺绣技法再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临沂的绣花鞋垫让每个人走出成功的每一步!

 

我是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的杨树丽,我为家乡临沂代言!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杨树丽的梧桐子主页

 

yangshu(2014-10-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