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青海人爱喝酒,同学之间、亲朋之间,高兴了,走!喝酒去,庆祝庆祝;不高兴了,走!喝酒去,放松放松。下雨、下雪、天阴、天晴都有喝酒的理由。“过阴天”“过光阴”是我们的口语,暗示喝酒去。品着酒香喝个迷迷糊糊的,“消魂”日子就过开了。
我们青海人能喝酒,有俗话说的好:青海的麻雀都能喝二两。这和当地的气候也是有那么一点联系的,青海高寒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喝酒是驱寒和打发寒冬的方法,据说世界白酒销售量,莫斯科第一,西宁第二。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喝半斤,有这样的评价:喝个八两,马马虎虎,喝个1斤的,凑凑合合,1斤半的才算上个会喝点。
本人喜欢喝酒,按照当地的说法叫做:酒拉拉!但是酒量较小,一次只能喝7、8两,再多就有可能现场直播了,所以我这个小酒量,为保持英雄本色,到量时打死我也不喝。免得成为偶(呕)像。
在这里就不去描述“官宴”了,一个字形容——“俗”,四个字形容——“俗不可耐”。哈哈!咱讲讲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乐子。
家人、朋友聚会,几瓶老酒,几个小菜,花样百出,其乐融融。现在酒局开始前,注入了时髦的元素,弟兄们在一起先挖坑,等待凉菜上齐,小吃齐备,就可以上桌战斗了,把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浓浓美酒中,消化在缕缕香烟中,那感觉是相当的“爽”。呵呵!千万不要说我们不够文雅,其实地球人都知道,西北汉子直爽、义气、讲礼数!
我们酒桌上,按主次长幼排好位置,上座一定是有威望、年长者的地方,没人敢乱了礼数,咱老百姓的酒场讲的是人情味,讲的是道义,什么官啊、富商啊统统要遵循规矩。
座中饮酒先敬年辈长者、贵宾、远方来客等。一般敬四杯,取“四红四喜”、“四季发财”之意。祝寿的酒敬八杯,取“八福长寿”之意。过年聚会要喝“年酒”数量不限,只要是吉祥的话,喝到16杯也不奇怪。敬酒时双手举起放有酒杯的酒台子(平底碟子)客人面前,忌用单手敬酒。
开瓶要喝开瓶酒,坐中上座者或被推举者,哈哈!你就喝吧~!一般是3杯,从少到多,此谓步步高酒,没点酒量保证你见不到热菜!
我们在酒场上,每个人都特别主动,把酒当自家的弟兄一样亲,先习惯性、礼仪性的碰上三个,接着正式开喝。我们的东家(酒场主人)绝对不用担心会冷场,因为绝对会有人站起来说:“在保(不)碰了,矛(没)意思,开始打关吧,从脑(我)这扎(里)先开始”。当关的内容是划拳喝酒,大拳、小拳、小蜜蜂(我们也时髦)、洗刷刷、老虎杠子、官哑一字拳,五花八门。要有6、7个朋友,在座的每个人一圈关下来,几瓶子白酒肯定矛(没)有哈了。
当关者与坐席的每一位客人轮流划拳,一般是划6拳,挡通关与客人谁输了谁喝,不允许别人代替喝,这叫作“不卖不代不赖”,并另选监酒官1名,负责执壶斟酒并监督输家按规定饮酒。如被酒官查出从杯底剩酒,则一滴酒罚三杯,这就是“滴酒罚三”,其他友人一旁起哄“杯杯里养鱼儿了”。饮者杯有剩酒时,则会辩解 “酒海不干”。
在酒战过程中,双方胜负评分有特殊的叫法如下(以划六拳为例):马褂儿(二比四),对输家而言是“穿了马褂儿”;长袍儿(一比五),对输家而言是“穿了长袍儿”;骑毛驴(零比六),对输家而言是“骑了毛驴儿”;红旗(三平),则补划一拳,对输家而言是扛旗,吃一杯旗酒,其他客人可以挡一拳。
圆关之后(追求团圆、圆满),可以起自由活动,玩玩游戏,打擂台,数个青蛙,开个火车(有女士才玩,陪妹妹开开心,单独男人谁玩那个)。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是解决问题的时间,谁跟谁有点过节,以前红过脸,这时一句爷们的话“弟兄,以前脑(我)错了,脑个家(自己)喝了这杯,一笔勾销”。谁跟谁是刚认识,这时就会豪爽的说“认识你在实话高兴啊,来!喝上两盅!”好友重逢,这时会激动的说“实话矛(没)想到啊,扎(这里)把你碰上了,着,啥啊(什么)保(不)说了,喝一个!” 大家酒喝到酣时,在酒桌上说唱就唱,劝酒的时候常常是唱着劝,毫不扭怩,爽快,热烈,气氛实话拉好。
就这样,到最后一个个全都双腿只发软,两眼只发直,大家才算尽兴了。
现在,我们的酒具在保留“台”的基础上,基本上用酒碗,一碗约1-2两,为了和世界同步,有时也用高脚杯,说白了,那是懒得添酒,一小杯一小杯的喝麻烦,这种喝法称为:“各扫门前雪”。
其它的章法和内地大同小异,不再赘述,而猜拳行令,活跃现场气氛,是我们的习俗,听我表一表我们的特色拳法。
青海大拳酒令,其实很有文化气息,尤其是在农村,酒令历代相传,基本上都带历史典故。可以说是一种口头文学,我们正在努力争取权威部门的正式认定。虽然全国都有划拳的习惯,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我们青海人划拳干散(利落),豪爽! 简单描述一下我们的拳谱。
行酒令时,从零到拾可以随意出拳,只是在指法上变化不一,同时口中要说出酒令,表明你所出的拳代表的是哪个数字。在猜拳场合中,禁忌出”五”,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以下列举一些行酒令,有兴趣的可以切磋切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