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三绝之扑灰年画

家乡区县: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中国一绝”,不仅仅是全国独此一家,更重要

的是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扑灰年画同现代年画的不同,在于其截然不同的工艺过程和工料,制作扑灰年画,作者是根据画的内容,用柳枝炭条作笔,先在画纸上起出轮廓,然后用这张带画的画纸在其它画纸上面扑抹,扑后的画稿与原稿完全对称相同,这种特殊的工艺,一般可以使一稿扑数张。为了增加更多的数量,还可在扑好的画稿上用柳枝炭条重描一遍,再在其它纸上重扑。高密扑灰年画的这种独特工艺过程在全国年画中独树一帜。

高密年画不仅工艺过程独特,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以色代墨,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形象富有动感,线条豪放流畅,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多为胖耳大腮,但眉眼巧画不失隽秀感。其造型拙朴简炼,用笔潇洒自如,很有写意国画的笔墨情趣。观其画风,细腻处丝丝诱人,狂发时涂色如泼。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道顺口溜非常贴切精辟地道出了扑灰年画的风格特点,

 刷刷刷,一溜栽花。大涮狂涂,捅于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 待要好看,咸菜磕画。“刷刷刷,一溜栽花”是指年画创作的速度与题材。“刷刷刷”是说扑灰年画的制作从“粉脸”

到“涮尹、“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描金”、“涂明油”等整套工序必须由一人一气呵成完成,同时也是对画师作画恣意潇洒、放笔纵情、不饰雕琢的创作气派的象声描摹.“一溜栽花”指扑灰年画创作都是以喜

庆吉祥、美满和睦的题材为对象,以满足人们春节之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心理。在扑灰年画的鼎盛期,“一溜栽花”的品种如“连年有余”、“合家欢乐”、“姑嫂闲话”等,竟多达150余个。“大涮狂涂,描了勾画”,前者指每一张年画,从服装到头发,全用单色抹刷,连整个轮廓线也只是一笔就抹下,因此这种涂抹姿式,放得开,极潇洒,故曰“大”曰“狂”;后者则指画面的局部加工特点“兼工带写”。前后两种手法的特点,在这里被勾画的无比鲜明。“细心粉脸,眉眼巧画”,是扑灰年画中人物画突出艺术效果的关键技法,也是与其它年画区别的关键点。扑灰年画画人物,先要把人物的脸部粉一个洁白的脸型,然后在上面巧妙地勾眉眼、五官,再敷彩、涂明油。这样,画面人物的面部看上去透明细嫩,富有弹性,给人一种强烈真实的肉质感。“待要好看,咸菜栽花”是扑灰年画的最后一道工序,即是民间画师们用饭桌上的咸菜刻上几何图案或花卉图案,蘸着颜色在已完成了的人物服饰上磕上固定的图案,以增强服装的变化效果。

  高密扑灰年画从明代产生以来,经过许多杰出画师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年画中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画种,为后世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独具艺术个性的画种。但是,由于后世画师过于看重它的商品性质而忽视它的艺术品性,不能在前辈画师艺术的基础上继续创新,而只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生产,再加上新的年画品种的冲击,扑灰年画终于不能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走向了消亡。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是,高密扑灰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类,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有过称“绝”的时代,中国艺术史不会忘记它。中央电视台的《中国一绝》摄制组曾拍摄专题系列片,向海内外播放。《中国美术大全》选用了多幅扑灰年画的代表作品,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博物馆均有收藏。

 
鑫雨涟漪(2014-03-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