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龙凤湿地
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明显,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5℃ ,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39.2℃。年均4月中下旬解冻开泡,11月上旬结冰,无霜期149天,结冰期176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35mm。保护区内地势低洼平坦,泡沼相间,自然坡降小于千分之一。土壤由草甸土和沼泽土组成,其中沼泽土是其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布面积约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0%左右。
龙凤湿地计有野生动物207种。其区系组成中,古北界成分占绝大比例,同时有部分东洋界种类向北延伸分布到这里,并有少数蒙新区干旱种类侵入该地,如兽类中的草原黄鼠(Citellus dahuricus)等。适于开阔地生活的中小型兽类、各种湿地水禽及草地动物禽等共同构成了龙凤湿地野生动物的基本种类组成。由于龙凤湿地在城区内,受人类各种活动影响非常大,野生动物生存栖息的空间相对狭小,栖息地分割和破坏,过去物种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稀少。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加大了保护力度,情况已有好转。可以看到大群的鸟类翱翔于湿地上空。湿地中,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的成份,在整个物种组成中占有很大比例,且其势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目前有Ⅰ级保护动物5种,Ⅱ级保护动物19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19种。此外,作为我省重要资源的动物类,如黄鼬(Mustela sibirica)、鸟类中的雁鸭类几乎遍布全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