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民俗(二)

家乡区县: 江苏省高邮市

 临泽镇是我市重镇之一,曾在南北朝设县一百多年。在古老的临泽镇上,有许多行业是可以用姓氏来“代称”的。如濮姓从医,阮姓开豆腐行,潘姓打铁,韦姓刻章,莫姓经营竹行(蔑匠),仇姓泥瓦匠,乔、郭、余姓从事沐浴业……而在这众多的祖传行业中,还有些不成规矩的约定俗成,“陆陈行”玩舞狮子,那爬高上梯,在屋脊上如履平地的瓦匠师傅们,则玩踩高跷。

临泽的高跷有别北方的花跷(高30至40厘米),基本都在1米以上,今年69岁的木匠师傅孙宜敏告诉记者,他第一次踩高跷是1969年,为庆祝党的“九大”胜利闭幕,跟仇家那几位瓦匠师傅学的。
那个年代,临泽已成立了“建筑公司”,瓦匠木匠已成一体。再说,那个年代的人,都已经历了“破四旧,立四新”的洗脑,也不再有什么祖上的手艺“传男不传女”的束缚。因而,孙宜敏也就在政治生命高于一切的年代里,从仇氏家族那里学会了踩高跷。

 孙宜敏说,那时经常举行游行庆祝活动,临泽镇虽只有三条街,但都是碎砖头路面,特别是后街石头路,高跷难走啊!有时一趟走下来,人就累得像散了架似的。现在的路面多好,这几年去扬州、兴化等地表演,踩个一整天也不累!
临泽高跷名扬四乡八镇,就在于它的高,最高的可达1.68米。据上一辈人介绍,那些仇家大师傅踩高跷累了,就坐在沿街的屋檐上,抽袋烟喝口茶,养足了精神,两腿一伸又跑起来了。

这些年来,临泽高跷这一传统的民俗娱乐活动,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先后参加了“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世界运河博览会”、“兴化千岛菜花国际旅游节”以及我市的邮文化节和鸭蛋节等活动。
本来,临泽高跷是同“高邮民歌”一道入选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的开幕式演出的。一个县级城市有两个节目跻身开幕式演出多么令人羡慕振奋!但遗撼的是,临泽高跷却最终被平衡了,仅参加广场文艺演出。
临泽镇宣传委员杨慧梅告诉记者,临泽高跷一亮相,便受到媒体、观众和从祖国各地来京同台演出人员的关注,高跷队员不断地接受采访和被邀请合影留念。

 高跷队的负责人万殿鑫兴奋地说,他们高跷队现在能够表演的节目有《八仙过海》,《三国演义》群英谱:刘、关、张、赵、马、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等。
据了解,他们今后还将排练秧歌舞、打腰鼓等。更可喜的是,最近有一批年轻的女舞蹈爱好者也迷恋上了踩高跷。另外,镇里还在临泽中心小学设立了培训基地。杨慧梅说,要让临泽高跷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我的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22081366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wxcuqingjing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aiqingjing
我的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7928006.html

小景子jj(2014-10-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